今天上午9点,2010年乒超联赛摘牌大会将在北京培新宾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俱乐部老总们将要为选择自己心爱的球员而进行一番大战。从2006赛季开始,乒超几乎一年一变脸,今年也不例外。
变脸1双向选择改单向
“今年摘牌大会的思路和2008年摘牌大会是一样的,为的是保持俱乐部和球员相对稳定的劳资关系,球员的试用期仍旧是两年。”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的摘牌恢复了俱乐部单向选择,之所以取消运动员的选择权,是因为2008年摘牌大会(乒超运动员租借期为两年)采用双向选择‘有问题’,得给俱乐部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
2008年摘牌大会的模式是这样的:球员挂牌后10家俱乐部提出是否有兴趣,再由球员指定至少3家俱乐部参与竞标,这意味着很多俱乐部眼瞅着中意的球员却无权出价,球员往往和心仪的俱乐部私底下谈好,这种暗箱操作让许多俱乐部叫苦不迭。
此外,今年乒超还放宽了对外援的限制,每家俱乐部不限制外援人数,但每场比赛只能上一名外援,外援不属于任何级别的运动员,所以引进外援的俱乐部排阵可以更灵活,4月30日是各家俱乐部引进外援的截止日期。
变脸2严格限薪制度
今年乒超联赛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取消2008赛季运动员的双向选择权,运动员要服从摘牌的结果;其二是对运动员的薪水做出了明确的限定。特级运动员年薪80万-120万元,一级运动员年薪30万-60万元。而此前,运动员的薪水只是有个薪金范围。一些俱乐部的老总认为,可以理解乒羽中心对运动员“限薪”的良苦用心,“运动员用成绩说话,如果成绩好自然可以多拿一些奖金,成绩差就不值那么多钱了。”而乒羽中心方面解释说,“这样是为了减轻俱乐部的负担,我们希望俱乐部可以负担起联赛的费用,因此在本次摘牌严格使用限薪令。”
而与运动员薪水相关的是摘牌费,俱乐部最终给出的价格将与运动员的薪水息息相关。就以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名将马龙为例,如果最终成交价格是500万,那么除去马龙的工资和给原培养单位的30万基准数,还剩下350万,其中70%作为联赛的公共奖金,30%仍旧作为培养单位的收入。以此类推,摘牌价格越高,那么乒超联赛奖金池的资金就越多,原培养单位也就越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