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工程育种产业化 60多太空作物下凡

王朝探索·作者佚名  2010-09-17

--

从大个头的青椒到营养丰富的西红柿,从高产的水稻到长绒的棉花……记者从16日在京召开的“2010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上获悉,随着60多种经过国家和省级鉴定的太空作物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航天工程育种的产业化已拉开帷幕。

1987年8月5日,中国首次利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第九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进行了农作物种子的太空搭载试验,之后20多年中,中国先后20余次利用返回式卫星与神舟飞船进行了作物种子与微生物菌种的搭载飞行试验。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保华说,迄今为止,他们共利用15颗返回式卫星和7艘神舟飞船,搭载了上千种作物种子、试管苗、生物菌种,获得了大量产生变异的新性状品种,并已大规模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我们在甘肃和周边地区建立了试验示范区145处,已示范推广到了全国25个省区,有些品种已经成为部分地区的主栽品种,例如航椒4号已经成为新疆等地制干辣椒的主栽品种,干椒亩产量达500公斤以上,增产增收达30%以上。”承担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运营的甘肃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包文生说,几年来,基地对航天新品种的产业化做了大量工作,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至2009年12月,仅基地育成的蔬菜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就达96万亩。”

据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