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与地球大小最接近行星

王朝探索·作者佚名  2011-12-21

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日前首次发现两颗与地球大小相似的行星,它们也是迄今在类似太阳的恒星系中发现的最小类地行星。不过这两颗行星的环境不太适合生命存在。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这两颗行星位于距地球约1000光年的天琴座中,分别被命名为开普勒-20e和开普勒-20f,前者个头比地球稍小,半径约为地球的0.87倍,后者个头比地球稍大,半径为地球的1.03倍。以前发现的地外行星中,最小的半径也达到地球的1.42倍。

这两颗行星均为岩状行星,其中开普勒-20e绕恒星一周需要6.1个地球日,开普勒-20f需要19.6个地球日。如此短的轨道周期意味着它们非常热,并不处于恒星系统中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宜居带,因而被认为不适宜生命形式存在。事实上,这两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分别达800华氏度(约427摄氏度)和超过1400华氏度(约760摄氏度)。与太阳一样,两颗行星围绕的恒星也属于比较稳定、寿命较长的G类恒星。

不过,这两颗行星都始终用一面朝着自己的恒星,这意味着行星表面约一半是恒久的光明,而另一半是永远的黑暗。因此也有研究人员认为,在光明面与黑暗面的过渡地带,可能会存在接受微光照射的地区,从温度上看相对比较适宜生命存在。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援引领导此发现的美国天文学家弗朗索瓦·弗雷森的话说,这一发现首次表明,其他星系中存在与地球大小相似的行星而且可以探测到,今后应该会陆续发现一些这样的行星。

开普勒望远镜2009年3月7日发射升空,是世界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在为期至少3年半的任务期内,开普勒望远镜将通过观测行星“凌日”现象在天鹅座和天琴座的大约10万个恒星系中搜寻与地球类似的行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