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2013年,一篇由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布赖森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天体计算法,可以帮助识别“伪装行星”,来自美国宇航局开普勒系外行星探测器的数据显示,一些天体在凌日观测中与行星信号类似,但事实上它们并非系外行星,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交替昏暗出现的食双星系统。该天体系统中运行轨道与观测视向重叠,相互掩食时就会出现亮度的周期性变化,与行星凌日时通过恒星盘面的情景类似。到目前为止,开普勒探测器已经发现了3000多颗系外行星候选者,证实的系外行星数量达到数百颗。
艺术家绘制的双星系统中系外行星的天空景象,可以发现天空中拥有多颗恒星,以及体积更大的气态行星
斯蒂芬·布赖森认为宇宙中很多天体行为可产生类似行星的信号,因此我们必须确定它们是不是行星。同样来自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乔恩·詹金斯也参与本项研究,他们在另一篇论文中共同提出甄别开普勒系外行星的新技术,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双星系统可以模仿系外行星的行为,一个发出微弱光芒的恒星在我们的视向上与一颗明亮的恒星叠加,或者通过其盘面,此类过境行为与系外行星的信号相仿。对此,科学家使用了“多镜面望远镜”和帕洛玛海尔5米径的天文望远镜对部分恒星进行了观测,并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图像。
研究发现双星系统让行星甄别工作变得困难,而且银河系平面附近的恒星密度较大,密集的双星系统让系外行星凌日信号出现了降低现象。同时科学家也认为开普勒系外行星探测器的广域视场对寻找系外行星非常有利,搜寻的天区中理论上存在较大数量的系外行星,在确认系外行星过程中,科学家还将使用视向速度法对微弱恒星周围的行星进行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