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所示的為我們太陽系的位置,新發現的行星距離我們1.3萬光年,位於銀心方向上,是目前距離太陽系最遙遠的已知行星之一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道,到目前為止,系外行星的發現數量已經達到數千顆,大多數系外行星與我們的距離都在數百光年,較遠的系外行星可達數千光年,不過這並不影響科學家對更遙遠系外行星的發現。美國宇航局公布的最新消息稱,在距離太陽系1.3萬光年外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發現者為斯皮策紅外空間望遠鏡,使用了微引力透鏡技術。這顆系外行星成為目前距離太陽系最遙遠的已知行星之一,由此科學家也能夠展開對銀河系內行星分布規律的研究。
從圖中可以看出,新發現的系外行星位於銀心方向上,這裏的時空環境更加復雜,畢竟這裏的天體密度更大,大天體集群間的引力作用更加顯著。由此帶來了一個問題,在銀河系中央隆起附近的系外行星能夠實現均勻分布,越靠近銀心時系外行星的分布與銀河系旋臂外圍的行星分布是否相同?來自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科學家珍妮弗-怡認為我們目前對銀河系中央隆起和邊緣的系外行星分布並不了解,這更加突出了本次發現的重要性。
在本次觀測中,科學家使用了微引力透鏡法尋找系外行星,借助拉斯維加斯納斯天文臺華沙望遠鏡對銀心發現進行掃描。微引力透鏡觀測法的建立需要地球與兩顆恒星處於一條直線上,如圖所示,距離我們較近恒星產生的引力場能夠形成微引力透鏡,將遠景恒星亮度等信號放大,如果前景恒星周圍擁有行星,那麽就會對微引力透鏡形成幹擾,科學家只要觀測到微引力透鏡出現短暫擾動,就暗示前景恒星周圍存在行星。
到目前為止,微引力透鏡法的觀測距離在數萬光年,極大提升了科學家對系外行星的觀測距離。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分校科學家安德魯-古爾德認為微引力透鏡法已經能夠對銀河系中央隆起附近的恒星進行觀測,判斷它們是否存在行星,從更大的尺度上研究銀河系龐大的行星世界。微引力透鏡法目前作為其他觀測方法的補充,目前觀測最遠的系外行星距離我們大約2.5萬光年,位於銀河系中央黑洞附近的恒星系統中,微引力透鏡法迄今發現的行星數量為30顆左右,科學家正在調用斯皮策望遠鏡與陸基望遠鏡聯合對更加遙遠的恒星進行觀測,試圖發現神秘的系外行星世界。(羅輯/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