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觀測顯示,近30年前限制使用氯氟碳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初見成效,南極洲上空臭氧數量逐漸增多,臭氧洞開始「恢復」。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經過多年以來的不懈努力,目前南極洲上空的臭氧洞正在逐漸「康復」,一項最新研究記錄了南極洲臭氧層的變化,發生臭氧逐漸增多,表明1987年多個國家簽署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初見成效。
《蒙特利爾議定書》分階段地限制臭氧消耗物質氯氟碳(CFCs)的使用,伴隨著臭氧逐漸增多,將減緩同溫層臭氧消耗速度,同溫層是地球第二個最主要的大氣層。
臭氧(O₃)又稱為超氧,是氧氣(O₂)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是一種包含3個氧原子的氣體。它將有害於地球人類的身體健康,但是在地球大氣層頂部將通過吸收紫外線輻射起到保護人類的作用。
臭氧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35公裏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在常溫常壓下,穩定性較差,可自行分解為氧氣。臭氧具有青草的味道,吸入少量對人體有益,吸入過量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危害(不可燃,純凈物)氧氣通過電擊可變為臭氧。
如果沒有臭氧層,地球表面將暴露在危險等級的紫外線B輻射下,它能夠破壞人體DNA,形成癌癥突變。20世紀末期,科學家觀測發現臭氧開始大量減少,經分析氯氟碳(CFCs)將促進臭氧分解。隨後1987年多個國家簽署了《蒙特利爾議定書》,提出分階段地限制氯氟碳使用。
雖然之前研究顯示同溫層臭氧恢復的部分跡象,但卻很少記錄極地區域臭氧增多的現象。通過這項最新研究,科學家證實了南極上空臭氧洞趨向恢復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