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与互联网有关系吗?如果这个问题让你感到迷惑,那我们换一种问法,足球与电视相关吗?答案是肯定的,足球与电视深度相关,而现今是互联网时代,各大网站就像以前的电视台一样,在世界杯期间都处于一级战备状态,这种紧张状态不仅表现在视频网站的首页更新速度上,同时也表现在网站后台的系统支撑与优化上。
世界杯期间,人们不仅看足球,同时还聊足球,网友可能每秒钟发布3283个消息,注意,这仅是每秒钟的发贴数,而不是所有用户的浏览量,如此洪水般的信息处理量,网站如何应付?而人们又在围绕着世界杯聊些什么?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需要找一个典型来说说,那就是Twitter——全球第一的微博(microblog)服务商。
微博是时下最火的应用,甚至连最保守的电视台节目也开始大量出现“某某通过微博表示……” 这样的台词。不知有谁注意过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地址,全部是以 t 开头,按说应该以 m 或 mb 开头才对,为什么都要以 t 开头呢?说白了,就是Twitter太利害了。
2006年5月Twitter上线,到2007年12月,一年半的时间里,Twitter用户数从0增长到6.6万。又过了一年,2008年12月,Twitter的用户数达到5百万。2010年4月14日,创始人比兹・斯通在Twitter首届“Chirp开发者大会”上表示,Twitter全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05亿。而且,每天仍以30万新用户的速度递增。拥有这么多的用户,在世界杯这场考验面前Twitter要怎样应付呢?

Twitter的粉丝一定知道这张图,不同的是原先的一只只小鸟被替换成了一个个足球,在Twitter上看到这张图表示它宕机了。可见人们对世界杯充满了期待,期待它可以压垮Twitter。
当一只只小鸟变成一个个足球后,威力确实提升了数倍,在日本与丹麦的世界杯小组赛期间,Twitter信息发送量创下了每秒3283条的历史最高记录。Twitter分析团队主管凯文·韦尔通过官方博客表示:“Twitter信息在世界杯第二周的每秒发送量远超我们此前750条的每秒发送量。”此前Twitter平均每天信息发送量为6500万条,折合每秒750条。
世界杯给Twitter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在6月初,他们就已经着手试图将网络容量扩容一倍,以便满足用户需求,当然也是为了避免宕机。但仅此一法似乎还不够,于是在6月底,为了缓解因世界杯带来的流量紧张,Twitter宣布将API(应用编程接口)的默认请求速率限制从350下调到175,简单的说就是限速大法,因为Twitter本月的正常运行时间经历了一年来的最低值。另外Twitter还表示在未来几周内将会出现更多这种情况,Twitter可以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下调速率限制。
不过想快速访问Twitter似乎也不是没有办法,古老而又守旧的网页访问方式似乎不会受到限制,但问题是,现在谁还通过网页使用Twitter呢?来自API的流量已经占到了总流量的75%,就是说,75%的用户是不通过网页进入的,对于这些用户来讲,Twitter或说微博已经是手机上的一项服务,如发短信打电话一般,也许很快,微博将成为手机上的第三种原生应用。
Twitter如此火,那人们都在围绕世界杯这个主题聊些什么呢?在以前,恐怕没人回答得了这个问题,不过现在,Twitter给出了答案,研究人员通过分析Twitter上的消息画出了下面这张饼状图。

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和斯洛文尼亚比赛期间的1000条来自#worldcup标签的Twitter消息,结果显示有16%是正常的新闻,有8%引起了会话。除此之外,有76%的消息毫无意义。其中6%是垃圾信息,24%是广告,29%是毫无意义的内容(例如“沉闷的90分钟”),约17%是 Twitter消息转发。
于是研究人员得出了如下结论:大部分与世界杯相关的Twitter消息没有实际意义,Twitter没有为用户提供太多有意义的信息,Twitter在提升用户观看世界杯的体验方面贡献甚微。
也许人们希望这每秒3283条的历史最高记录是有含金量的,可惜事与愿违,从那个简单取样分析的结果中我们看到的是Twitter似乎被“滥用”了。
Twitter真的是被滥用了吗?当然不是,人们不过是用Twitter做了自己要做的事情而已。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在互联网普及之初,科学家,社会学家等等对互联网充满了期待,认为它可以改变世界,当然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和谐(真正的和谐)。但同样事与愿违,一方面互联网正在将这个世界改造得更美好,但同时,互联网也正在为各个利益集团服务,而且双方都收效颇丰,可能这正是社会化网络的真正属性。

回到篇中说到的那个饼状图,虽然大部分与世界杯相关的Twitter消息没有实际意义,虽然Twitter没有为用户提供太多有意义的信息,虽然 Twitter在提升用户观看世界杯的体验方面贡献甚微,但Twitter却真正描绘出了人们的行为图景。
我们也许有些一厢情愿,总希望一项发明被善用而不是被滥用,Twitter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图景也许也是就是我们真实生活的真实写照,16%的有效信息,8%的调侃对话,6%的垃圾信息,24%的广告时间,29%毫无意义的内容及17%的人云亦云组成了我们的每一天。
Twitter没有制造废话,而仅仅是说了实话,编辑觉得有点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