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大量自媒体围绕这个主题推送了内容,品牌也借机蹭热点,做了不少出彩的营销策划。在一些企业,下午放假逐渐成为例行规矩,所有这些,让妇女节的话题舆情持续升温。
经理梳理发现,截止到3月8日15点,微博上由@人民日报发起的“妇女节”话题,阅读量达2.5亿,讨论58.2万。据清博指数提供的数据,在公众号上,3天内有关“妇女节”的文章达到17432篇,阅读量超过3238万。
经理发现,在百度指数上,关注妇女节的用户群体中,30岁到49岁的占比达到80%。
有意思的是,关注女生节的用户中,29岁以下的人群占比近80%。
也许大众对“妇女”一词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年、已婚、带孩子。甚至有人说,在消费过程中,谈女生和美女能促进消费的实现,谈妇女只能引发矛盾。
针对女生节和妇女节的分歧,“很久以前”羊肉串做了如下海报:
但更多品牌在做营销时,措辞上做了改变,统称为女人节:
并非所有女性愿意被称为“妇女”,于是女生节、女王节、美女节等各种称呼随之而来,品牌各取所需,借机营销。
实际上,在我国司法解释中,把14岁以上的女性都称为妇女,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三月八日才是大家真正的节日。
妇女节,网民到底在关注什么
从百度指数来看,围绕妇女节,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分别是“策划”和“活动”。
在搜索热度上升最快的问题中,“妇女节怎么过”,“妇女节送什么礼物”,“妇女节祝福语”,“妇女节策划”,“妇女节PPT”等这类问题位居前列。
经理由此分析,许多公司比较重视这一节日,围绕节日举办相关活动,策划营销必不可少,而普通人之间的节日祝福、送礼也成为关注热点。
大号表现
“冰川思想库”推送《我是女性,也是一名社会学博士,我只想成为独立的自己》一文,文章认为,男权、女权都是生命力很弱的词汇,它们都无视个体生命的自我塑造。生理性别是生而不同,但社会性别是政治产物,我们没必要按照他人的意志来左右自己的生活。性别之外,还有阶层、地域、职业等等之分,如果我们以这种外在的身份来指导自己生活,我们必将是被撕裂的。
“书单”推送《过了30岁,我劝你别太在意什么中年危机》一文,文章称,比阶层焦虑藏得更深,但更急需缓解的,是我们对年龄的敏感和焦虑。说白了,如果真正有什么东西给你造成了危机,那也不主要是年龄,而是你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状态。
“古典书城”推送《女神节,致最美的她》,文章说,妇女节的创造和存在意义,就是为了见证妇女创造历史的见证,为得到平等、公正、和平以及发展所做出的斗争。况且,女性一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主角。三八妇女节来临,请送一份祝福给你身边的每一个女性。
“锦麟说”的推送《妇女节谈谈男人:中国男人正走向死亡?!》包含两篇文章,其中一篇认为,中国男性的健康以及心理问题已经成了铁一般冰冷的客观事实,却很少听到他们的求救声,作为中国家庭的顶梁柱,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中国男人,一直静悄悄的闷声不语。在中国文化中,对男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许哭。夹缝中的中国男人,实属不易。
“新周刊”推送《三八妇女节,已经成了歧视女性的节日》一文,文章说,从“妇女节”变成“女生节”,继而是“女王节”和“女神节”。然而,它终究还是变成了“歧视女性”的节日。
此外,不少公众号从妇女节由来、妇女节祝福等角度,也做了相关推送,为妇女节舆情热点添砖加瓦。
品牌借势营销
其实,无论过节与否,女性具有强大的购买力,从“双十一”千亿规模的消费神话中轻易看出。在妇女节这天,如何讨好女性用户,也成了各大品牌营销重点。
先看老司机杜蕾斯:Because of you,I'm into.
百度每年都会做有关妇女节的设计:
可口可乐的设计,很有女王范儿:
经理欣赏神州专车的文案:
UC文案就显得LOW了:
五粮液的文案不错:
360的如下:
饿了么的海报:
社群科技推出妇女节集赞活动,创意加分:
网上,还有一段夫妻对话截图,这套路段位有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