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年初,中国通信业进入3G时代。其特殊背景在于:其一,电信业重组完毕初步形成三大全业务运营商;其二,在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以及互联网三大领域,我国的网络容量和用户规模均跃居世界第一;其三,世界金融危机正在持续扩散,中国经济深受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3G的发展,承担了提振经济的重任,并且有信心递交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提振一
显著扩大社会需求
投资、国内需求和出口是任何经济体实现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发展3G产业在上述三方面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首先,在形成直接投资方面,初步估算三大国有运营商将在未来3年直接投入4000亿元左右建设3张全国性的3G网络,其中2009年就会投入1700亿元。由于设备采购、网络建设、终端更换以及信息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将直接受到刺激影响,可能产生的次级社会化投资将达到1:0.4左右,因此将累计形成6000亿元左右的社会投资总额。
其次,在形成国内需求方面,由于新技术、新业务和新应用的刺激,预计未来3年移动通信将维持高速增长势头,新增用户2亿~2.5亿,用户总数达到8亿~8.5亿,3G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3G用户总量超过2.5亿。以用户平均月消费价值(ARPU)100元(比2G用户消费价值提升20%以上)计算,2011年将为电信运营商带来直接运营收入3000亿元,3年累计达到4670亿元左右。以3G手机平均价格1200元计算,2011年将为手机制造商带来销售收入1560亿元,3年累计达到3500亿元左右。考虑3G网络承载的各类信息服务业务的比例将大幅度上升,各类SP/CP从运营商分成或消费者直接付费带来的收入超过600亿元,3年累计达到1000亿元左右。综合计算电信运营、终端销售和增值信息服务三项收入,预计三年内3G产业将带来9000亿元以上的产值,为国内需求作出巨大贡献。
第三,在创造出口方面,根据国内手机出口外销的比例以及各国3G市场的发展情况,中国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手机厂商有可能在3年内占据世界市场20%以上的份额,初步估计三年累计将达到800亿~1000亿元左右的出口额。
综合上述因素计算,国内3G产业启动后3年内,预计带来投入6000亿元,各项产出10000亿元,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具有十分显著的贡献。
提振二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3G在产业布局上覆盖二、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上可通过技术革新和产业化应用,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增加附加值。在第三产业方面,可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过网络化、移动化、宽带化和智能化等手段极大推动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后3G时代,通信业将加速与互联网、媒体、娱乐、文化等产业的相互融合,推动形成数字化的现代服务业。
3G产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还体现在可优化投入结构和需求结构上:
——3G产业的投入主要依靠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分散投资风险。近年来,政府直接投入通信产业的资金非常少,对于启动3G产业也是在研发前期和TD产业链薄弱环节给予财政税收或信贷优惠。因此,建设3G网络的绝大部分资金来自于国有电信公司自身积累、信贷和资本市场上的融资以及多元投资机构的社会化投入。与交通、能源、水利等其他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相比较,以3G牌照来启动3G产业对政府而言具有最大的投入产出效应。
——随着基于3G网络的无线宽带业务普及和繁荣,个人家庭、政府企业等主体的消费结构将不可逆转地发生变化,促进消费向知识、信息方面转移,向各类服务产品转移,在此进程中提升人力资本并改变经济活动效率。
方法论
平民化与高级化并举
中国3G,前景光明。为了完成提振经济的使命,中国3G自身必须发展好。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平民化”和“高级化”并举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中国选择2009年发展3G具有很好的初始条件,如市场规模庞大,增长潜力较大,消费需求可引导性强,产业链布局完整等。但也面临特殊的困难,如宏观经济环境不利,金融危机影响需求意愿和支付能力;采用三大3G技术标准,企业和消费者将面临复杂的竞争和困难的选择;区域市场发育程度差异明显,可能在部分地区面临较大的投入产出风险等。
由于中国通信业在较高起点上发展3G,加之相对有利的国内市场环境,因此重蹈欧洲和北美市场起步初期惨淡运营的覆辙可能性并不大。为降低在世界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同时建设所带来的巨大投入产出风险,我国3G运营商应当明智地选择“平民化”普及和“高级化”应用并举的发展路线,以3G和2G网络共用继续实现语音业务的普及化任务,同时以向中高端个人客户和行业企业客户快速提供3G特色业务为切入点,提升用户价值以实现在数据多媒体信息服务方面的高级化应用。为此,在3G的投资建设方式上,需要结合区域特点部署不同版本的网络设备并向最终用户提供多样化的语音和数据业务终端,力保投入和产出较好地匹配,降低运营风险。
2009年年初,中国通信业进入3G时代。其特殊背景在于:其一,电信业重组完毕初步形成三大全业务运营商;其二,在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以及互联网三大领域,我国的网络容量和用户规模均跃居世界第一;其三,世界金融危机正在持续扩散,中国经济深受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3G的发展,承担了提振经济的重任,并且有信心递交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提振一
显著扩大社会需求
投资、国内需求和出口是任何经济体实现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发展3G产业在上述三方面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首先,在形成直接投资方面,初步估算三大国有运营商将在未来3年直接投入4000亿元左右建设3张全国性的3G网络,其中2009年就会投入1700亿元。由于设备采购、网络建设、终端更换以及信息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将直接受到刺激影响,可能产生的次级社会化投资将达到1:0.4左右,因此将累计形成6000亿元左右的社会投资总额。
其次,在形成国内需求方面,由于新技术、新业务和新应用的刺激,预计未来3年移动通信将维持高速增长势头,新增用户2亿~2.5亿,用户总数达到8亿~8.5亿,3G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3G用户总量超过2.5亿。以用户平均月消费价值(ARPU)100元(比2G用户消费价值提升20%以上)计算,2011年将为电信运营商带来直接运营收入3000亿元,3年累计达到4670亿元左右。以3G手机平均价格1200元计算,2011年将为手机制造商带来销售收入1560亿元,3年累计达到3500亿元左右。考虑3G网络承载的各类信息服务业务的比例将大幅度上升,各类SP/CP从运营商分成或消费者直接付费带来的收入超过600亿元,3年累计达到1000亿元左右。综合计算电信运营、终端销售和增值信息服务三项收入,预计三年内3G产业将带来9000亿元以上的产值,为国内需求作出巨大贡献。
第三,在创造出口方面,根据国内手机出口外销的比例以及各国3G市场的发展情况,中国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手机厂商有可能在3年内占据世界市场20%以上的份额,初步估计三年累计将达到800亿~1000亿元左右的出口额。
综合上述因素计算,国内3G产业启动后3年内,预计带来投入6000亿元,各项产出10000亿元,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具有十分显著的贡献。
提振二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3G在产业布局上覆盖二、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上可通过技术革新和产业化应用,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增加附加值。在第三产业方面,可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过网络化、移动化、宽带化和智能化等手段极大推动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后3G时代,通信业将加速与互联网、媒体、娱乐、文化等产业的相互融合,推动形成数字化的现代服务业。
3G产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还体现在可优化投入结构和需求结构上:
——3G产业的投入主要依靠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分散投资风险。近年来,政府直接投入通信产业的资金非常少,对于启动3G产业也是在研发前期和TD产业链薄弱环节给予财政税收或信贷优惠。因此,建设3G网络的绝大部分资金来自于国有电信公司自身积累、信贷和资本市场上的融资以及多元投资机构的社会化投入。与交通、能源、水利等其他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相比较,以3G牌照来启动3G产业对政府而言具有最大的投入产出效应。
——随着基于3G网络的无线宽带业务普及和繁荣,个人家庭、政府企业等主体的消费结构将不可逆转地发生变化,促进消费向知识、信息方面转移,向各类服务产品转移,在此进程中提升人力资本并改变经济活动效率。
方法论
平民化与高级化并举
中国3G,前景光明。为了完成提振经济的使命,中国3G自身必须发展好。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平民化”和“高级化”并举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中国选择2009年发展3G具有很好的初始条件,如市场规模庞大,增长潜力较大,消费需求可引导性强,产业链布局完整等。但也面临特殊的困难,如宏观经济环境不利,金融危机影响需求意愿和支付能力;采用三大3G技术标准,企业和消费者将面临复杂的竞争和困难的选择;区域市场发育程度差异明显,可能在部分地区面临较大的投入产出风险等。
由于中国通信业在较高起点上发展3G,加之相对有利的国内市场环境,因此重蹈欧洲和北美市场起步初期惨淡运营的覆辙可能性并不大。为降低在世界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同时建设所带来的巨大投入产出风险,我国3G运营商应当明智地选择“平民化”普及和“高级化”应用并举的发展路线,以3G和2G网络共用继续实现语音业务的普及化任务,同时以向中高端个人客户和行业企业客户快速提供3G特色业务为切入点,提升用户价值以实现在数据多媒体信息服务方面的高级化应用。为此,在3G的投资建设方式上,需要结合区域特点部署不同版本的网络设备并向最终用户提供多样化的语音和数据业务终端,力保投入和产出较好地匹配,降低运营风险。
2009年年初,中国通信业进入3G时代。其特殊背景在于:其一,电信业重组完毕初步形成三大全业务运营商;其二,在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以及互联网三大领域,我国的网络容量和用户规模均跃居世界第一;其三,世界金融危机正在持续扩散,中国经济深受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3G的发展,承担了提振经济的重任,并且有信心递交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提振一
显著扩大社会需求
投资、国内需求和出口是任何经济体实现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发展3G产业在上述三方面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首先,在形成直接投资方面,初步估算三大国有运营商将在未来3年直接投入4000亿元左右建设3张全国性的3G网络,其中2009年就会投入1700亿元。由于设备采购、网络建设、终端更换以及信息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将直接受到刺激影响,可能产生的次级社会化投资将达到1:0.4左右,因此将累计形成6000亿元左右的社会投资总额。
其次,在形成国内需求方面,由于新技术、新业务和新应用的刺激,预计未来3年移动通信将维持高速增长势头,新增用户2亿~2.5亿,用户总数达到8亿~8.5亿,3G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3G用户总量超过2.5亿。以用户平均月消费价值(ARPU)100元(比2G用户消费价值提升20%以上)计算,2011年将为电信运营商带来直接运营收入3000亿元,3年累计达到4670亿元左右。以3G手机平均价格1200元计算,2011年将为手机制造商带来销售收入1560亿元,3年累计达到3500亿元左右。考虑3G网络承载的各类信息服务业务的比例将大幅度上升,各类SP/CP从运营商分成或消费者直接付费带来的收入超过600亿元,3年累计达到1000亿元左右。综合计算电信运营、终端销售和增值信息服务三项收入,预计三年内3G产业将带来9000亿元以上的产值,为国内需求作出巨大贡献。
第三,在创造出口方面,根据国内手机出口外销的比例以及各国3G市场的发展情况,中国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手机厂商有可能在3年内占据世界市场20%以上的份额,初步估计三年累计将达到800亿~1000亿元左右的出口额。
综合上述因素计算,国内3G产业启动后3年内,预计带来投入6000亿元,各项产出10000亿元,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具有十分显著的贡献。
提振二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3G在产业布局上覆盖二、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上可通过技术革新和产业化应用,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增加附加值。在第三产业方面,可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过网络化、移动化、宽带化和智能化等手段极大推动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后3G时代,通信业将加速与互联网、媒体、娱乐、文化等产业的相互融合,推动形成数字化的现代服务业。
3G产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还体现在可优化投入结构和需求结构上:
——3G产业的投入主要依靠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分散投资风险。近年来,政府直接投入通信产业的资金非常少,对于启动3G产业也是在研发前期和TD产业链薄弱环节给予财政税收或信贷优惠。因此,建设3G网络的绝大部分资金来自于国有电信公司自身积累、信贷和资本市场上的融资以及多元投资机构的社会化投入。与交通、能源、水利等其他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相比较,以3G牌照来启动3G产业对政府而言具有最大的投入产出效应。
——随着基于3G网络的无线宽带业务普及和繁荣,个人家庭、政府企业等主体的消费结构将不可逆转地发生变化,促进消费向知识、信息方面转移,向各类服务产品转移,在此进程中提升人力资本并改变经济活动效率。
方法论
平民化与高级化并举
中国3G,前景光明。为了完成提振经济的使命,中国3G自身必须发展好。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平民化”和“高级化”并举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中国选择2009年发展3G具有很好的初始条件,如市场规模庞大,增长潜力较大,消费需求可引导性强,产业链布局完整等。但也面临特殊的困难,如宏观经济环境不利,金融危机影响需求意愿和支付能力;采用三大3G技术标准,企业和消费者将面临复杂的竞争和困难的选择;区域市场发育程度差异明显,可能在部分地区面临较大的投入产出风险等。
由于中国通信业在较高起点上发展3G,加之相对有利的国内市场环境,因此重蹈欧洲和北美市场起步初期惨淡运营的覆辙可能性并不大。为降低在世界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同时建设所带来的巨大投入产出风险,我国3G运营商应当明智地选择“平民化”普及和“高级化”应用并举的发展路线,以3G和2G网络共用继续实现语音业务的普及化任务,同时以向中高端个人客户和行业企业客户快速提供3G特色业务为切入点,提升用户价值以实现在数据多媒体信息服务方面的高级化应用。为此,在3G的投资建设方式上,需要结合区域特点部署不同版本的网络设备并向最终用户提供多样化的语音和数据业务终端,力保投入和产出较好地匹配,降低运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