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几个月的手机上网涉黄到如今的阻截黄段子短信,运营商似乎与“黄色”有了“不解之缘”,如果在运营商人士的面前谈起“涉黄”,对方个个如惊弓之鸟般“谈黄色变”。
今年元旦期间,上海移动接到了大量投诉,并被媒体广泛报道,不少用户在群发拜年短信时发现手机无法发送。事后,记者从中国移动了解到,这正是中国移动制止垃圾短信的一种重要举措。只是不凑巧,拜年短信在群发时也被识别为垃圾短信。
近两天,移动和联通两大运营商又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黄运动”。用户流传的说法是,凡是发送黄色短信的,就会被运营商禁止短信功能。
这个说法实在引起了不少用户的好奇心,纷纷“以身试法”。韩寒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博客中表示,计划给各种朋友发送“黄色”短信以验证该说法。
正如韩寒一样,最受质疑的一点就是运营商是否有权查看用户短信,并且以何种标准定义“黄色短信”。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正在于语言的隐晦,即使不用一个明白的词,同样可以把需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这估计是最让监管部门头疼的了。
在外界的压力之下,运营商不得不出面指出,凡是短信发送量达到一个级别,被多位用户举报,并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查证,才会被认定为黄色短信或者垃圾短信。
实际上,这又回到了中国式的处理模式之中。定义“黄色”或者垃圾短信需要同时达到上述三个标准,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能顺利被认定为垃圾短信的其实少之又少,而所谓的上述规定也将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