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单电相机正火,市场需求和潜在用户的关注度都非常高,但是我们仍然要清醒的认识到单电并非是满足一切需求的万灵药。就每天随身携带用于记录生活的随身机领域,即使是像GF1+饼干头这样的尺寸也稍微有些大,至于像NX10这样原本就是类单反设计的就更是大的没谱,超薄设计的索尼NEX5可以满足需求,但是配上18-55之后,大小也远远超出随身携带的要求。

索尼NEX5+16mm
另外,喜欢随身携带数码相机的人群大多喜欢抓拍和纪实题材,相机本身要低调,但是成像素质不能差,对于单电来说,本身无法低调,而配用镜头方面,很难有能与顶级便携机相抗衡的素质,例如超大光圈的LX3和几乎没有变形的GRD3,到现在也是独树一帜的产品,并不会因为单电的冲击而如何如何。我们今天就列出5款单电无法替代的顶级便携机,给大家5个不买单电的理由。2005年,理光推出了数码化的GRD,镜头使用了一枚5.9mmF2.4定焦设计的GR lens,维持胶片时代了高锐度小畸变的特色,2007年推出的GRD2则主要提升了CCD像素,镜头不变。到今年,理光推出了GRD的第三代产品,最大的变化就是换用了一枚6mmF1.9的超大光圈镜头。GRD3和前两代GRD一样,以优异的镜头作为卖点,这枚28mm的镜头畸变小到惊人的-1.05%,换言之就是人眼根本无法察觉,可称得上是毫无畸变,这种素质在单电相机中目前尚无镜头具备。

理光GRD3
GRD3做出的改进主要在镜头光圈增大到F1.9,图像引擎有了不小的改良,GRD前两代受到用户诟病的噪点太多图像粗糙的弱点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堪称是脱胎换骨的变化,而且除了降噪,在色彩和其他方面表现也相当出色。GRD3其他的改进都在看不见的地方,比如用户界面有所改变,更加易用;用户可自行调节的部分更多,又增加了一个用户自定义档位,托大光圈的福,还增加了快门优先模式等等。
GRD3最引人瞩目的地方是那枚6mm F1.9的大口径定焦镜头(前两代GRD都是5.9mm的实际焦距,不过因为CCD尺寸从1/1.75英寸增大到1/1.72英寸,因此GRD3的等效焦距依然维持在28mm不变),这枚GR lens使得GRD成为在产的不可更换镜头便携数码相机中光圈最大的一款。相比前代产品S80来看,佳能 S90增加了IS光学防抖拍摄功能,并且将S80的2.5英寸11.5万像素LCD的素质大幅度提升。同时,佳能 S90自然要继承S系列相机那经典的28mm广角,还有齐备的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和全手动曝光功能。而佳能 S90最令人兴奋的改进,并不仅仅在于搭载了能够大幅提升画质的双重降噪系统,更在于拥有F2.0超大光圈和新鲜的手动控制环设计。S90的超小机身和高画质设计,天生适合于作为随身机来使用,关机状态下,它的尺寸与普通手机相若,完全可以放进牛仔裤的裤兜里。

佳能 S90
在当前所有的消费类相机中,拥有超大光圈的产品并不多见,除了佳能 S90的F2.0光圈之外,大概只剩下松下 LX3的F2.0光圈和理光GR-D III的F1.9光圈。而超大光圈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快门速度、增强背景虚化的效果,快门速度得到提高后,就能更有效地抑制图片模式,而背景进一步得到虚化之后,就能更好地突出被摄主体、提高图片的整体表现力。
至于佳能 S90在镜头部位设置的控制环,与单反相机手动镜头的光圈环相似,根据具体拍摄模式的不同,比如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等,通过旋转该控制环就能对光圈值、快门速度、ISO感光度、焦距切换等功能进行快捷的调整,提高手动操控的效率。而在光圈值和快门速度都需要进行设置的全手动曝光模式下,可通过该控制环变更光圈值、通过相机背面的控制转盘来变更快门速度。在整个数码相机的发展历史上适马DP1也能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第一款使用了APS幅面影像传感器的不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它也是第一款采用X3传感器的消费类数码相机。与采用马赛克传感器的单电相机相比,适马DP系列的独特之处是采用了X3传感器,这是无论哪台单电都无法抗衡的优势。

适马 DP2s
DP1配备了一支不可更换的16.6mm定焦镜头,光学结构6片5组,等效135焦距28mm,最大光圈为F4,最小光圈F11,最近对焦距离是30cm。不可更换镜头便携数码相机里面采用定焦镜头的极为罕见,最知名的当属GRD系列那两台了,不过限于CCD面积太小,GRD/GRD2完全没有发挥出所搭载的那枚GR lens的实力,在分辨率上表现平平,令人有些失望。而适马DP1则配备了APS幅面的1400万像素X3传感器,在分辨率上的表现极为出色,另外在边缘像质和畸变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适马在光学设计上的功力一向不弱,生产了类似于30/1.4,50/1.4,小黑,105微,150微等等一大批在影友中口碑极好的镜头。
这枚16.6mm的SIGMA lens在分辨率和畸变两方面的表现达到了几近完美的地步,而在色彩层次和过度方面,由于有了X3的帮助,也优异的令人感到惊讶,看来适马声称“DP1能够得到与单反相同画质的图像”倒不算是吹牛。
适马随后发布了DP1的弟弟DP2,换了一枚等效焦距40mm/F2.8的镜头和改进了色彩处理算法,换镜头这个关系不大,40mm更接近于标准镜头,对于题材的适应性非常广泛,属于万金油焦段,没啥可说的。改进的色彩处理算法就比较有意思了,完全值得大说特说一翻。

适马 DP2s
适马是唯一采用X3传感器的厂商,这个X3传感器从根本上来讲也应该是CMOS的一种,但和我们日常所说的CMOS大不相同,常规的CMOS是分色传感器,以分色透镜来区分颜色,在平面上排列的三原色的点组成一个像素那么照到某一个点上的光线,除了相对应的颜色之外,其他的颜色的光强信息是不会被感受到的,而X3则是分层传感器,每一个像素由三层硅层组成,利用硅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特性在垂直方向上分别记录红绿蓝色光强度值,其中蓝色光在离硅基板表面0.2微米处开始被吸收,绿色光在离硅基板表面0.6微米处被吸收,红色光在离硅基板表面2微米处被吸收。也就是说它的每个像素都记录了完整的光线信息,不用通过算法去模拟,在原理上跟胶片材料感光的方法相似。新型Foveon X3 Pro传感器在各硅层中还采用了新的滤镜,一方面可改善入射光的反射扩散率,另一方面也会让色彩更为自然。虽然后继机型LX5已经在昨天出世,但是LX3的性能依然光彩夺目。这款DC采用了1/1.63英寸、16:9规格的CCD传感器,其有效像素为1010万,总像素数和前作相同,但是是全新的传感器,其镜头的指标相当惊人,24-60mm的等效焦距以及F2.0-2.8的最大光圈足以傲视当前所有的消费类DC,它采用6组8枚镜片结构,其中包含4枚非球面镜片。秉承着徕卡最大光圈即为可用光圈的设计理念,LX3这枚装备了OIS防抖系统的2.5倍变焦镜头拥有了即为惊人的高素质,畸变非常轻微,分辨率相当的高,色彩和层次一向是徕卡的强项自不待言,对焦迅捷而又无声也是令人惊讶的优点。

LX3
LX3的前作LX2在摄影爱好者中的口碑相当好,创新的16:9模式,高素质的3倍光学变焦徕卡镜头,甚至经典旁轴的外观,这些都是发烧友亲睐它的理由,LX3对此全盘继承,也许是为了保证镜头的光学素质,LX3只涵盖了常用的广角到标准焦距,这点显得略微不足,不过就我个人的看法,有一枚全焦段最大光圈都完全可以信任的镜头是肯定好于一枚焦段涵盖广泛却一无是处的镜头的。
LX3也采用了松下最新的第四代维纳斯影像处理器,号称改进了降噪算法,提升了高ISO的表现,不过就实拍的效果来说,个人建议将LX3锁定在ISO 80使用,松下特色的颗粒感也依然存在,你要硬说那是胶片味我也没办法。
LX3支持1280x720/24fps的720P高清视频拍摄功能,视频支持4:3和16:9的模式,喜欢拍视频的朋友记得买一块儿高速的SDHC卡,比如Sandisk速度能达到25Mb/s的ExtremeIII SDHC。LX3背后是一块3.0英寸、46万像素的3:2规格LCD,显示效果不错,色彩比较准确,支持调节LCD亮度,实际上只要不是强光直射情况下,默认亮度也足够在室外使用了。没有一款单电产品能像佳能 G11那样,将一枚高素质镜头容纳与一个不太大的机身里。相比前代产品G10来看,佳能 G11再度拣起G系列经典的可旋转LCD设计,大幅度提高了构图的自由度。另外,佳能 G11又继承了很多优势卖点,比如主控模式转盘与ISO感光度调节盘合二为一的双层转盘设计,以及独立的曝光补偿转盘,进一步适应手动操控的习惯,还有IS光学防抖、28mm广角、全手动曝光、RAW格式图片存储、1cm超微距和热靴插口等,将佳能 G11的旗舰风范衬托得更加光彩。

G11
当然,佳能 G11从G10的1470万像素下降至1000万像素,这肯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不过,佳能 G11通过采用全新双重降噪系统,不仅在影像传感器上抑制噪点的产生,还在影像处理器环节进行更好的降噪处理,因此大幅提升在高ISO感光度、低噪点和高画质等方面的性能。
具体来说,佳能 G11的双重降噪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五点:第一,无论在高ISO感光度还是低ISO感光度下,都能实现低噪点,因为新型CCD能从根本上抑制噪点产生;第二,更好地保证成像清晰度,因为更强的降噪能力带来了更高的ISO感光度和更快的快门速度,能更好地避免图片模糊;第三,能够拓展闪光的有效距离;第四,即便在低光情况下,也能拍摄以前所无法拍摄的昏暗场景;第五,提高了动态范围,不必担心高光溢出和暗部细节缺失,即便在高反差场景下也能拍出丰富的高光层次和暗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