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小儿暑热?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小儿夏季伤暑,发热经久不退,名为暑热。在我国南方及滨海地区较为多见。不同于一般感冒,而是因外伤暑邪、内蕴湿热所致。

小儿伤暑,发热持续不退,气候越热,发热越高,发热有起伏,多见暮热早凉或早热暮凉,无汗或少汗,口渴喜饮,小便多。发热高时,烦躁不安;热轻浅时,仍嬉戏如常。无头痛、身痛、恶风寒等症,但见口唇干,舌红,脉滑数。治以清暑、宣肺、泄热。方用:①香薷、甘草各3克,藿香、连翘、知母、黄芩、淡竹叶、金银花各6克,生石膏、生稻芽各10克,水煎服;②鲜薄荷6克,鲜藿香、鲜佩兰、鲜石斛、鲜荷叶、鲜茅根、鲜芦根、鲜竹叶各10克,水煎当茶频饮。

如发热时间过长,有汗或多汗,烦渴引饮,舌红干燥少津,苔薄或无苔,脉象洪数,则治以清暑、养阴、生津。方用:太子参10克,麦冬、生稻芽、石斛、淡竹叶、寒水石各10克,黄芩、知母、五味子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

本病若经久不愈,后期可致气阴两伤,出现发热不退、肢体倦怠、精神不振、不思饮食、口中无味、口渴唇干等症,舌燥苔少无津,脉象虚数。治宜益气养阴。方用:太子参、炙黄芪、五味子、茯苓、白术、知母、地骨皮、白扁豆各10克,天冬、麦冬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

小儿伤暑不但病情重,而且发病急,对儿童生长发育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应注意预防。除了教育小儿不要在烈日下长时间玩耍,并适当给予冷饮解暑外,可以选用以下简易方加以防治:①绿豆煎汤加糖适量饮服,不拘日、次;②鲜藿香、鲜芦根各10克,鲜荷叶小半张,煎水当茶饮;③午时茶1块,煎水,分2~3次服,可加糖适量。以上三方可以交替服用。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