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到陕西黄陵县轩辕庙正殿,就能看到“人文初祖”四个大字,这是对黄帝具有本质意义的评价。我们尊黄帝为“人文初祖”,是因为黄帝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源头。
从远古时代,关于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就很多,后来经过文人、学者的记录和加工,散见于先秦的一些文献中。直到西汉司马迁写那部伟大著作——《史记》的时候,才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理,使今天的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知道我们祖先的事迹。根据历史和传说,五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中下游的各个部落中,有两个杰出的领袖人物,一位是炎帝,一位是黄帝,还有其他一些部落的领袖。黄帝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曾居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县轩辕丘),取名轩辕。又因崇尚土德,而土又呈黄色,故称黄帝。他们率领我们的先民在我们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进行种植、狩猎和其他生产活动。当然,由于他们必须经常迁徙,由于当时的物质生产还很落后,还必须极大地依赖直接的从自然当中汲取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一些部落之间免不了发生纠纷和争斗,其中最著名的有炎帝和黄帝、黄帝和蚩尤的战争。战争促进了部落的融合,也促进了不同氏族部落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引发了文明的创造活动。这样,就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黄帝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他以武力制约了炎帝的暴虐,平定了蚩尤的扰乱,统一了远古三大部落,成为中华民族第一个共主。他与臣民一起播百谷,植草木,务农桑,做衣冠,制弓箭,造舟楫,创医学,大力发展生产,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的变化;他与臣民一起造书契(文字),绘图画,作甲子(历法),定算数,制音律,在精神文化方面贡献甚巨;黄帝还别尊卑,定礼乐,创官制、财产、嫁娶和丧葬等制度,在制度文化方面把我们的先民带入了文明的门槛。因此,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人们把古代的许多发明创造都附会到他们身上,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着关于他们的传说和踪迹。依据于右任先生的《黄帝功德纪》一书介绍,黄帝一生的发明创造包括衣、食、住、行、农、工、矿、商、货币、文字、图画、弓箭、音乐、医药、婚姻、丧葬、历数、阴阳五行、伞、镜等,共20个方面。所以,历史上把他作为开创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先祖,这就是今天所说的“人文初祖”的意思。当然,《黄帝功德纪》毕竟只是前人记载黄帝功德的资料汇编,多数记载有后人附会的成份,以讹传讹的记载也所在多有,要加以有鉴别地肯定。
今天,我们对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要科学地、辨证地理解。我们认为,这些文明创制,决不可能是黄帝一人一时的发明创造,而是许多人许多代集体的智慧和长期的积累。对此,中国文化史著名学者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第一编第二章说:“故洪水以前,实以黄帝为最盛之时。后世盛称黄帝,有以也。然黄帝时之制作,或恃前人之经验,或赖多士之分工,万物并兴,实非一手一足之烈。故知社会之开明,必基于民族之自力,非可责望于少数智能之士。而研究历史,尤当涤除旧念,著眼于人民之进化,勿认开物成务,为一人一家之绩也。”准确地说,所谓黄帝的发明创造其实是黄帝时代我们的先民从野蛮向文明转化的成果,这些已经为考古发掘所证明。黄帝时代处于考古学的广义的龙山文化时代范围,距离今天大约有5000-6000年期间。龙山时代原始农业长足发展,畜牧业迅速扩大,制陶工艺不断进步。同时,出现了政治权威的标志,如文字的发明、金属的使用,礼器的大量发现,城堡和宫殿的出现以及随葬品多寡悬殊,等等。结合历史文献,令人信服地证明了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总之,在今天人们的头脑中,黄帝只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偶像,一种文明形式的代表,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符号。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在走向世界的同时又保持特性和发扬民族文化,有一个被所有中华儿女接受的具有文化方面的象征意义的总体称谓是必要的。因此,黄帝既是中华民族进一步走向世界的精神旗帜,又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儿女相互认同的文化标志。
黄帝
参考资料:相信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