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长两短”的来历
是和棺木有关的。棺木是由六片木材拼凑而成,棺盖及棺底分别俗称天与地,左右两片叫日月,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后两块分别叫彩头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所以合共是四长两短。但棺盖是人死后才盖上的,所以只称「三长两短」作为死的别称,后来再加入意外、灾祸等意思。
释义: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来源:明范文若《鸳鸯棒恚剔》:“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
成语“三长两短”通常用来指意外灾祸,民间多作“遇难”、“死亡”等讳辞婉言。
“三长两短”和以前的人死亡入棺木有关。棺木是用六片木材拼凑的。棺盖、棺底、左梆、右梆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头、后尾这两片是方形的短木材。为什么不叫四长两短?因为尸体入棺木后才上棺盖,所以只称三长。“三长两短”作为死的别称流传的范围越来越宽广,便由俗语转为成语了。
三长两短
拼音: 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典故: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出处: 明范文若《鸳鸯棒恚剔》:“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
例子: 要是万一李嫂子有~,真是可惜!(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
参考资料:http://chengyu.laoman.com/8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