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所创作的“三吏”与“三别”诗篇各指什么?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参考资料:http://www.huaxia.com/wh/mjmp/***********.html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垂老别》《无家别》《新婚别》《三吏》、《三别》均是描述安史之乱时期朝廷征召军士,百姓骨肉分离的悲惨场面。这些场面有着高度的艺术真实,并有着普遍的代表性。《石壕吏》表现的是官吏强征军士,并借老妪之口说出家中窘境,现实真的比人们想象的更残酷,最终连失去两个儿子的母亲也不放过,让一位年老体衰的老妪也上了战场。《新安吏》写的是作者所见送别子弟出征的悲哀情景,这是当时许多家庭在战乱年代的真实写照。《潼关吏》写的是作者对战备的关心,也代表着千千万万家人对前线亲人命运的忧虑。《垂老别》写的是一老者在子孙阵亡殆尽之后还被征入伍时与老伴的凄惨诀别。《无家别》写一位前线归来的士兵所看到的只余焦土的家乡,再次应征时已经无家可别时的悲愤心情。《新婚别》写的是一位新婚燕尔的新娘却要面对“暮婚晨告别”的痛苦和她万分悲伤的述说。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吏”即《石壕 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即《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吏》、《三别》均是描述安史之乱时期朝廷征召军士,百姓骨肉分离的悲惨场面。这些场面有着高度的艺术真实,并有着普遍的代表性。《石壕吏》表现的是官吏强征军士,并借老妪之口说出家中窘境,现实真的比人们想象的更残酷,最终连失去两个儿子的母亲也不放过,让一位年老体衰的老妪也上了战场。《新安吏》写的是作者所见送别子弟出征的悲哀情景,这是当时许多家庭在战乱年代的真实写照。《潼关吏》写的是作者对战备的关心,也代表着千千万万家人对前线亲人命运的忧虑。《垂老别》写的是一老者在子孙阵亡殆尽之后还被征入伍时与老伴的凄惨诀别。《无家别》写一位前线归来的士兵所看到的只余焦土的家乡,再次应征时已经无家可别时的悲愤心情。《新婚别》写的是一位新婚燕尔的新娘却要面对“暮婚晨告别”的痛苦和她万分悲伤的述说。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