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走马灯”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灯?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走马灯”指能够旋转的装饰灯,是我国民间彩灯的一种独特的形式。

参考资料:辞海

走马灯,亦称转灯,是我国民间彩灯的一种独特的形式,它的制作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在宋代时就已较为盛行),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走马灯是根据热空气上升产生推力的原理制成的。

具体做法如下。

(一)、制作工具及材料。

1、工具:剪刀,小刀,胶水。

2、材料数量及规格: 硬纸板1块,圆形,直径10公分;蜡烛,1枝,5公分;卡纸,1张,长方形,26公分×18公分;画片5片,长方形,4公分×3公分;竹筷1根;揿扭1个; 透明纸1张,26公分×18公分;缝衣针1枚,大号;纸条5根,0.4公分×12公分。

(二)、制作步骤。

1、风轮部分。

①把直径10公分的圆纸板做成如图所示的风轮,实线部分用小刀割开,虚线部分按同一朝向折起。

②把5根细长纸条的一头分别粘贴于五张卡通画片的上端,纸条的另一端均匀地粘贴于叶轮外沿,折叠细纸条,使风轮平放时图片自然下垂。风轮圆心处预先钻一个小洞,揿扭一分为二,带凸头的一半从风轮下方往上插入圆心的小洞中,另一半从风轮上方扣上。(图2)

2、灯座部分。

竹筷截成9公分长的一段,缝衣针垂直地插入到竹筷中心处。长方形的卡纸卷成高为18公分,直径为8公分的纸筒,用胶水粘牢。在离纸筒上沿2公分处用剪刀各开一洞(左右相对),洞的大小以能勉强插入竹筷为宜,然后从纸筒内把短竹筷的两端插入到两个小洞中(针尖向上),固定好。

3、组装完成。

灯座直立桌面,把叶轮中心的揿钮凹洞对准针尖,安放于灯座上,轻轻转动风轮,调整平衡。至此,整个走马灯的制作便完成了。玩的时候点着蜡烛,再把灯座罩在短蜡烛上,一会儿叶轮就会带动悬挂的画片转动起来。

(三)、注意事项。

1、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可提出如下更高的要求。

①自已动手绘制五幅画片,还可在制作圆筒灯座的卡纸上绘上美丽的图案。

②除在卡纸上绘制图案外,还可用小刀在卡纸上刻出图案,刻完后粘上一层透明纸,再把卡纸卷成筒状,做成灯座。这样,一点上蜡烛,烛光从灯座镂空处射出,整个走马灯显得五彩缤纷,会更加美丽。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