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治疗的并发症有哪些?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⒈ 过敏反应: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注射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时)。比较常见的是注射部位的局部过敏反应,以注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后多见。局部注射过敏反应多在注射后几小时内出现,表现为注射部位肿胀、发红、发痒或者局部肿胀、红斑、硬结,偶有水疱形成。局部过敏反应一般在24小时内消退,不留下任何痕迹。

避免发生局部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条。

① 经常变换注射部位。

② 注射时把针扎到皮下脂肪组织的下面。

③ 过敏的部位局部采用热敷或者理疗的方法。

④ 尽量使用纯度较高的胰岛素制剂如单组分胰岛素或者人胰岛素。

全身过敏反应是使用胰岛素发生的另一类比较严重的过敏反应,但是比较少见。这类过敏反应在停用胰岛素数日后义重新恢复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出现较多。表现为全身或者局部出现荨麻疹,奇痒难忍,面部及口腔粘膜水肿,甚至可以因为呼吸道水肿而出现呼吸困难。此时应该对患者进行抗过敏治疗,如果病情许可,应该停用胰岛素,如病情不许可,则须实行脱敏注射法治疗。每隔30分钟皮下注射小剂量胰岛素1次,初次剂量为l/1 000单位,以后每次注射增加l倍;直至l单位,如无较大局部反应,便可以按照治疗剂量进行注射治疗。

⒉ 皮下脂肪萎缩:

长期使用胰岛素有发生皮下脂肪萎缩的危险性,尤其是在儿童和成年女性糖尿病患者中比较多见。萎缩可以发生在注射部位,也可以发生在距注射部位较远的地方。萎缩部位的皮肤表面形成凹陷,其原因可能与胰岛素制剂中含有杂质而引起的局部反应有关。

防治皮下脂肪萎缩的有效方法:①每天变换注射部位;②从冰箱中取出的胰岛素一定要到室温时再使用;③尽量选用纯度高的胰岛素制剂;④注射部位给予局部理疗、热敷等处理。

⒊ 水肿:

1型糖尿病患者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有少数人会发生水肿,胰岛素引起的水肿常常见于糖尿病长期控制不好,糖代谢失调,经胰岛素使用后可以迅速得到控制时出现。水肿多见于面部,少数可见于四肢甚至全身。

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与:

①糖尿病控制不佳时,糖尿病的渗透性利尿作用抑制了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使体内钠丢失,经胰岛素治疗后,随着糖代谢紊乱的纠正,改善了消除促进钠排出的因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引起钠潴留而发生水肿;

②糖尿病控制不佳时,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增高,从而抑制醛固酮的作用促使钠的排出,糖尿病控制满意时胰高血糖素水平下降,抑制作用减弱,使钠排出减少而致使钠潴留引起水肿;

③长期慢性高血糖可以导致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引起水钠潴留;

④胰岛素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肾脏使钠重吸收增加,引起水钠潴留;

⑤长期慢性高血糖可以导致毛细血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而使末梢水肿。如糖尿病患者的水肿是由胰岛素引起,一般较轻,大多数有自限性,水肿可以持续4~6天或更长的时间,但是大多数能逐渐消退。对于长期病情控制不好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出现体重明显加重或水肿,要根据病情的需要适当加用利尿剂,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并密切观察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