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该如何知道父母的心事呢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子女与父母沟通的十项原则

法国大文豪莫泊桑说:“没有两个人的鼻子是相同的。”他强调每一个人,每一事物,各有独自的特征,孪生兄弟,也必有不同之处。同样,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有完全相同的想法,对一件事有完全相同的做法,必定是“大同”、“大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亲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对一件事的想法与做法,必然不会完全相同,也不会完全相反,必然是徘徊在“异”“同”之间,这就为“沟通”留下了“空间”。

“沟通”一词,中文大辞典的解释:“穿沟通达也;疏通意见,使之融洽。”用时下的语言,就是寻求事情的“共同处”,找出事物的“平衡点”,画出事物的“交集”,其过程是“疏通”,结果是“融洽”。一般来讲,子女与父母沟通可以遵循以下十个原则:

(一)选择你与父母都高兴的时刻与最适宜的场合。

有句诗:“笑看青山山亦笑”,这是心理的反应,另一句诗“云破月现花弄影”,这是时机造成,云若不破,月无法出现,花就不会“弄影”了,与父母沟通首先要注意“时空”因素,“时空”选择适当,就已经有了好的开始。

(二)避免与父母争辩,抗争是沟通的毒药。

“争辩”、“抗争”是对立的,对立中无法找出“交集”。愿意被子女说服,承认自己错误的父母非常少,纵使“抗争”获胜,结果也不会“融洽”,这不是沟通的原则。

(三)苏格拉底的秘诀。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教人辩论,不是与对方针锋相对,而是从让对方说“是”开始,从说“是”到“不反对”,最后“同意”,用非争辩性对话,获得对方同意。

(四)从父母需要什么的观点来达成自己的心愿。

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总是想到“我要什么”,没想到对方要什么,因此往往各说各话,找不到“交集”。例如,你希望买一个任天堂游戏机,父母希望你成绩进步,你说我要买游戏机,读书需要调剂,妈妈说你现在成绩这样差,再玩不更差了吗?如此形成一场争论,可能达不到目的。如果你先说,妈,我下一次月考,一定每科都在八十分以上(妈的需要),妈很高兴,接着你说我每科都进步,要有奖品呀,“你要什么?”“任天堂游戏机”,可能愿望就成真了。

(五)相对付出与行为配合。

相对付出,是要有好表现,在与你的要求相关的事物上,做出令父母信任的行为。例如你争取隐私权,不希望父母拆看你的信,你要表现行为正常.没有“神秘客”与你交往,没有“怪”电话找你,按时回家,这些都是可令父母信任你的行为,在你做到这些之后,你要求隐私权,十之七八可以如愿以偿。

(六)再来一次。

沟通不一定一次就可达成,一次不成功,找机会再一次,多次沟通可以转变父母的观念,最后就成功了。

(七)“迂回”是两点间的快捷方式。

“迂回”是间接沟通,有些事,可以藉第三者对父母转述你的问题,也许是阿姨、舅舅,总之,是一位与你父母关系好、谈得来的人,他的转述,可以加上劝说,常常可以打破沟通的僵局。

(八)借助文字的魔力。

有时候当面讲不清楚,或者父母无时间听,你可以写一封情文并茂的信,以打动父母的心,父母看到你写的信或小卡片,会有思考空间,想想是不是你说的有理,你也可以利用不同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爸妈生日,写个祝福小卡片,讨父母欢心,对沟通有很大的帮助,这称为“垂直式单向沟通”。

(九)先“胜”而后求“战”。

我国大军事家孙子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意思说,打胜仗的兵,事先训练精良,知己知彼,未与敌人打仗之前,已经稳操胜算了。沟通也需要先下工夫,先与父母把关系处好,做些对沟通事项有利的事情,了解父母的喜好,到时候水到渠成,诸事OK。

(十)用沸腾的水泡茶。

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要泡一杯好茶,除了上好茶叶外,一定要用沸腾的水,如果水不开,则茶叶不落,泡不出味道来。所以泡茶时要用滚开的水,如果有好几壶水,绝对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一定无法泡出好茶,沟通要应用这一泡茶原理,不要用“不开”的水去泡茶。什么是沸腾的水呢?就是“投其所好”,用他喜好的方式表达,用他喜欢听的话讲,沟通就容易达成

都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多和父母聊天,不要老是怕父母唠叨.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