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的故乡是哪?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金鱼最古老的家乡是浙江省嘉兴的“月波楼”下的溪流中.

中国

金鱼是很多人都喜欢的观赏鱼。它威仪赫赫,体形优美,遍体锦鳞闪着耀眼的光彩,身后长尾好象美丽的纱裙,它们悠然遨游在水中,那绚丽多彩的姿色,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人饲养金鱼,但是你知道吗,金鱼的故乡在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金鱼的国家。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就曾经称赞过中国人饲养金鱼并使它变异为各类品种的才能,指出中国是金鱼的故乡。

金鱼的祖先是金黄色的野生鲫鱼。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晋朝,就有人在自然界发现了红鳞鱼。唐朝时,中国各地建立了许多放生池,皇帝明令规定放生池中的鱼鳖不准捕钓,金鲫鱼受到了人为的保护,开始在民间生存发展,这是人类将金鲫鱼培育成金鱼的开始。后来饲养金鱼的条件逐渐变化,改为盆养,到了明朝末年,已是金鱼发展的全盛时期。经过多年的精心培养、选育和不断改良品种,中国人培育出了朝天眼、水泡眼、狮头、鹅头、翻鳃、绒球和珠鳞等许多优秀的金鱼品种。据统计,到现在,中国的金鱼品种已有三百多种。

公元1500年左右,中国金鱼及饲养经验传到了日本,17世纪末传入欧洲,19世纪传到了美国。现在金鱼已经遍及全球各地,但是,无论什么地方的金鱼,都不及它们故乡的同类——中国金鱼那么美丽和风韵独特。

中国是金鱼的故乡

野生鲫鱼原产于亚洲,其分布只限于中国、日本、越南等国。目前欧洲和美洲一些河流中虽然也有鲫鱼生活,但都是由亚洲移殖而来的。

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金黄色的鲫鱼。据记载,远在2000多年前,在我国的安徽省境内已经发现金黄鲫鱼;此后,在北京、浙江、陕西等地都不断发现金黄鲫鱼的踪迹,但直至宋代(960~1278年)才被人类正式饲养为观赏鱼类。金鱼最古老的家乡有两处:一处是浙江省嘉兴的“月波楼”下的溪流中;另一处是杭州的“六和塔”下的水域。

最初发现金黄色的野生鲫鱼时,由于当时人们的迷信,很多人曾以神秘的臆想把它放养在专用的水池中,供给其丰富的食物,这就是金黄色鲫鱼半家化的开始。到了南宋高宗赵构(1127~1131年)在国都临安建造皇宫,并在宫内专门兴建饲养金黄色鲫鱼的池塘,从此金黄色鲫鱼从半家化转为人工池养的家化阶段,在此期间出现并选育成功白色型和红白花斑型两种色型。随后又由池养过渡到盆养,由于盆养所需设备条件简单,所以盆养金鱼一开始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自此饲养金鱼从皇宫贵族的庭院进入平民百姓家。加之盆养易于选种和观赏,所以金鱼在人为的条件下饲养、繁殖和选育,出现的变异越来越多。

金鱼由于长时间盆养的生活环境,其活动范围变小,同时在这种人工环境中不存在野生时的激烈的生存竞争,所以原来尖头,体侧扁及尾鳍短小,利于快速游水的体形,渐渐变得体躯短圆、腹部开始膨大;大多数的鳍,特别是尾鳍,发展成为长宽而分叶,以适应较长时间在静止状态中保持身体的平衡;又因在人为饲养环境中没有自行觅食和逃避敌害以及自卫的需要,游动变得缓慢,加之环境变化和光照的影响等,体表鳞片中的色素细胞开始转变并分化为不同色彩。在上述情况下,玩赏者通过有目的人工选择和培育,形成目前金鱼的多种多样的体态和色彩的变异:体色有红、黄、灰、黑、白、蓝、紫、花斑和五花之分;各部位的鳍有长、短、残、缺(背鳍)、垂尾、多叶和放射形之分;头有狭、宽、狮头之分;眼有龙睛、望天眼和水泡眼之分;鳞有透明鳞、珍珠鳞之分;鳃有翻鳃;鼻孔膜也出现了绒球形的变异。这些变异均以适应玩赏,提高观赏价值而被留传至今,成为现在观赏鱼类的一颗明珠,名扬于世界。

南宋以后的金代建都北京,曾设鱼藻池供作饲养及玩赏金鱼的场所,此地区后改名为金鱼池,直至今日金鱼池仍以金鱼繁殖和出售闻名于国内外。由于金代及元、明、清各朝代均建都北京,历代皇宫贵族中世代玩赏金鱼之风日趋高涨,同时民间饲养金鱼也相当普及,所以北京金鱼传到清末,已形成独具风格的北京宫庭金鱼,它以盆养金鱼的体态端庄、体色艳丽,游姿典雅、恬静温柔而闻名于世。

作为观赏鱼类的金鱼极受世界各国人们的青睐。金鱼约于公元1500年(明代)传入日本;17世纪输入欧洲;19世纪初传至美国。现在中国金鱼已遍及全球各地,世界公认“中国是金鱼的故乡。”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