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张学良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张学良简介

生 卒:1901-2001年

出生地:辽宁省台安县

学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科

主要经历: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伟大的爱国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1901年6月4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1919年3月,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科,毕业后历任奉军营、团、旅、师、军、军团长、空军司令等职。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等职。1930年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日军很快侵占东三省。1933年3月,热河省(今并入辽宁、河北、内蒙古)沦陷后,蒋介石、张学良受到全国舆论谴责,张学良因代蒋介石受过而辞职。

1934年2月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

1936年4月,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达成了与红军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10月,毛泽东、周恩来致书张学良,请其向蒋介石转达互派代表谈判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学良多次劝蒋介石联共抗日,并请缨抗战,均被拒绝。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遭到训斥。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抗日,于12日晨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抗日八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西安。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协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同蒋介石的代表宋美龄、宋子文谈判达成了停止“剿共”政策等六项协议,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走向全国抗战奠定了基础。25日,张学良没有通知周恩来就亲自陪同蒋介石回南京。蒋介石一到南京便立刻扣留了张学良,长期软禁,先后囚于浙、赣、湘、黔等地。国民党撤往台湾,张学良被转至台湾继续软禁。

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张学良逐渐获得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资料:张学良将军生平大事年表

1901年6月3日(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诞生于今辽宁省台安县桑树林子乡。名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是张作霖的长子。

1920年4月,讲武堂毕业,任团长。六月晋升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

秋,率队赴吉林剿匪获胜。期间,赠送朝鲜独立党武器,支持其抗日复国行动。11月,晋升为陆军少将。

1921年赴日本观秋操。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任镇威军东路军第二梯队司令。

1923年9月,任东三省航空处总办兼航空学校校长。并向德、法、意等国购买新式飞机二百余架,编成三个飞行大队自己也学会驾驶飞机。

1924年3月,任东三省空军司令兼飞鹏队队长。

1925年4月,晋升为陆军中将。1927年3月,率安国军下河南对抗北伐军。兵败。

1928年4月,张学良再劝其父息兵退回关外。

1936年1月,接见被红军放回来的高福源团长,了解共产党抗日主张。

1939年12月下旬,日军进犯湖南,转移至贵阳修文县阳明洞。开始研究明史。

1940年2月,于凤至患病去美国就医,并定居。赵一荻将十岁儿送到美国,托人抚养。她自香港来阳明洞,陪伴张学良,共度幽禁生活。

1941年5月,患急性阑尾炎,住贵阳中央医院手术治疗。出院后,移居贵阳黔灵山麒麟洞。

1942年2月,转移至贵州开阳县刘育乡。

1944年冬,日军进犯黔南,贵阳告急。急转至黔北桐梓县天门洞。

1945年春,东北籍国民党中央委员莫德惠来访,并代蒋介石送怀表一只。

1946年4月9日,在贵阳黔灵山行馆会晤蒋介石、蒋经国父子。

11月2日,由桐梓转移至重庆戴公馆。不久,被转移至台湾新竹井上温泉。

1947年3月7日,莫德惠来台探视,托莫带给大姐张首芳一封信,求购《明史》一部。

10月,保密局设计委员会主任张严佛奉命前来陪住数月。同月,张治中夫妇前来拜访。托张治中向蒋介石提两点要求:一、恢复自由;二、希望刘乙光搬出他的房子。蒋介石下手谕:“以后非经本人批准,任何人不许见张学良。”

1954年5月中旬,被送到士林官邸与蒋介石晤面。

1955年皈依基督教。从此不再治明史。

1956年12月12日,周恩来总理举行“西安事变”纪念会,高度评价张为“千古功臣”。

1957年9月,蒋介石70寿辰,送“表”祝寿,蒋还以手杖。

1959年蒋介石明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安排蒋经国做其“知心朋友”。并仍派保卫人员监视其行动。

1961年8月初,迁入自己出资在台北市市郊北投复兴岗修建的一栋二层楼房居住。

1964年7月4日,在台北与赵一荻正式举行婚礼。张群、宋美龄等13人参加。仪式典雅庄重。

1975年4月,蒋介石逝世,张学良前往国父纪念馆瞻仰蒋介石遗容。书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1979年10月5日(中秋节),携夫人出席蒋经国赏月晚会,第一次公开露面。

1981年9月18日,到台北荣民总医院探望齐世英。

1983年4月2日,任张大千治丧委员会委员。

1985年12月25日,观看影片《西安事变》,因激动没能看完而离去。

1988年1月14日,到台北荣军总医院怀远堂吊祭蒋经国。

1990年1月30日,于凤至在美国逝世。

1991年1月5日,为纽约东北同乡会年刊题词:“读物思乡。”此期的封面是长白山天池照片。

5月25日上午,在纽约贝祖诒太太家中,与吕正操久别重逢。

1992年7月12日,闻知邓颖超逝世,委托张闾衡敬献花篮。花蓝缎带上题“邓大姐颖超千古张学良赵一荻敬挽。”

1993年3月23日,会见了正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办画展大陆画家王成喜夫妇。

1994年4月,美国移民局正式核发“绿卡”给张学良及其夫人,张学良夫妇决定在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安度晚年。

1995年3月13日,在夏威夷会见日本自由摄影家池宫城晃。

1996年3月14日,为纪念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南开创办人张伯苓先生120周年诞辰,题:写:“桃李满天下”祝词,寄给南开大学。

1997年6月6日,在夏威夷会见了率团访美的沈阳市市长慕绥新。

2000年3月12日,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会长张德良、副会长王维凡、秘书长周毅到夏威夷谒见张学良并合影留念。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零一岁。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党将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军人炸死后,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张学良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不愿作外国人的奴仆,特别是父亲的惨死,使他亲眼看见了与日本人打交道的危险性;加之,国仇家恨的痛苦,使他刻骨铭心,时时不能忘怀,所以他决不作历史的罪人,而要象岳飞、文天祥等历代民族英雄那样,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为了谋求集中全国力量共同御侮,他于同年12月,以“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陆海空军副司令。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解除副司令职,改任北平绥靖主任。1933年日军攻占热河后引咎辞职。1935年率军到西北与红军作战,多次失利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6 年12月12日与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逼蒋与中共合作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事变结束后亲送蒋回南京,从此被软禁。

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共曾提出释放张学良,没有成功。后国民党撤往台湾,蒋将张转至台湾继续软禁。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逐渐获得人身自由,多次公开表示,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回归东北故里。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零一岁。

张学良简介

生 于:1901-2001年

出生地:辽宁省台安县

学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科

主要经历: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伟大的爱国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1901年6月4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1919年3月,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科,毕业后历任奉军营、团、旅、师、军、军团长、空军司令等职。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等职。1930年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日军很快侵占东三省。1933年3月,热河省(今并入辽宁、河北、内蒙古)沦陷后,蒋介石、张学良受到全国舆论谴责,张学良因代蒋介石受过而辞职。

1934年2月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

1936年4月,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达成了与红军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10月,毛泽东、周恩来致书张学良,请其向蒋介石转达互派代表谈判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学良多次劝蒋介石联共抗日,并请缨抗战,均被拒绝。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遭到训斥。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抗日,于12日晨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抗日八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西安。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协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同蒋介石的代表宋美龄、宋子文谈判达成了停止“剿共”政策等六项协议,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走向全国抗战奠定了基础。25日,张学良没有通知周恩来就亲自陪同蒋介石回南京。蒋介石一到南京便立刻扣留了张学良,长期软禁,先后囚于浙、赣、湘、黔等地。国民党撤往台湾,张学良被转至台湾继续软禁。

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张学良逐渐获得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