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坦福念MBA的时候,陈一舟经常去听一个课,叫Industry Lender(工业界领袖的讲座)。每周一次,每次都有一个大公司的总裁或者风险投资家等知名人士来讲课。除此之外,商学院其他一些很好的课,也会请许多名家演讲。2年下来陈一舟差不多听了100多个这种名人的演讲,花掉了他几乎1/3的学费。
在这些领袖级的人物中,陈一舟印象最深的是Yahoo的杨致远和美国著名的投资家巴菲特。他们两个都是在一个金融投资课中出现的。那个课的老师有很多这种有名的学生,主要在金融、投资行业驰骋。这些人时常被请回来给新来的学生讲述他们的传奇般的发家史。
由于经常姗姗来迟,陈一舟的座位很自然的就被固定到了最前排,那../../consultant/index.asp差劲的位置,因为离讲台太近了,很容易被教授提问。"但也正是这个原因,杨致远当时离我只有一尺远"。在陈的记忆中,杨是一个很腼腆的人,总是盯着地板说话。那时杨致远年仅31岁,结婚不久,但已是身价超过10亿美金的Yetties(网络业的青年才俊)。
而巴菲特留给陈一舟印象最深的则是他说:绝对不买高科技股,理由是对这个行业不熟悉。这个老头子虽然古板却很平易近人,常常和陈的老师很随意的勾肩搭背,他们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经常在一起打高尔夫球,中国学生都称他们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如今许多年轻一辈做互联网的人都起来了,而巴菲特的那个基金也不再赚钱。
在陈一舟看来,和这些人接触有两个好处:一个好处就是让你觉得,没准你也能做大事情。第二个就是你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一些很实用、很好的知识。因为"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东西比起书上看来的要易懂得多,更有可信度,听起来更生动,记得更清楚。"
陈一舟读的MBA及电机工程双硕士学位的学费不匪,加起来大概需要10万美金。陈先用积蓄交了一部分,但要完成两年的学业肯定不够,一见形式不妙,于是他将眼光放在了当时的美国股市上。
99年初正是美国的网络股初显锋芒的时候,陈一舟当时也认准了互联网会飞快地发展,他看中了一家做医疗网站的公司--Healtheon.com。"为什么会选它呢?因为我知道美国的医疗行业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6,市场巨大;我还知道美国的医疗行业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说,极其低效,因为许多医 闹靼煺叨际谴壬苹梗坏谌⒁搅葡低车男畔⒘亢艽螅捎诿挥行剩缴∪丝床』ㄒ桓鲂∈保罡髦直砀褚盍礁鲂∈薄H绻苋靡缴氩∪说母髦中畔⑼ü持址绞绞迪肿试吹墓蚕恚嗣且欢ɑ嵝枰チ畲蟮墓δ芫驮谟诳焖俅泶罅啃畔ⅰC淮恚褪撬恕?买healtheon.com,陈一舟是从十几块进入的,后来这支股票疯涨到了120美元。
"你要学会赌一个有前途的大方向,千万不能短视。"这是从网络股轻松赚来10万美金的陈一舟对互联网最初的认识。
股市春风得意的结果,不仅让陈一舟解决了学费的后顾之忧,看到了互联网迅速敛聚财富的巨大能量,同时也让他的两个同班同学尝到了Internet的甜头,因为他们基本上是跟着陈一舟炒,同守共进。这两个人,一个叫周云帆,一个叫杨宁,也就是后来的Chinaren.com网站的另两个创始人。
与陈一舟一样,周云帆、杨宁也是97年进入斯坦福电机工程系的中国学生。周云帆在斯坦福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他发起了"中国希望工程-98北美爱心行动",联合美国各大高校的中国学生学生会,宣传中国的希望工程。陈一舟当时也在帮忙,而杨宁负责建立活动的宣传网站。活动中,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99年初,陈一舟在斯坦福发起了一个"中国互联网研讨会",每隔两三个星期把一些志同道合的中国留学生在聚在一起,大家一边吃着匹萨饼,一边畅谈对于国内因特网业务发展的看法,当然这其中少不了周云帆和杨宁。这样聚会了四、五次以后三个人彼此都感觉不错,是一个团队的样子,就准备一起做一些事情。目标自然是能带来巨大财富的Internet。
确定了做网站,但具体做什么内容的网站,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在随后的差不多两个越的时间里,几乎每天晚上三个人10点之前先将功课以及其他事情处理完,然后一起来到周云帆的宿舍,开始"Brainstorm(脑力激荡)":研究做什么事情,开发什么样的产品,怎样写商业计划。这种讨论会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2、3点。
当时他们面临几个选择。干过传统行业的陈一舟打算做个二手机械设备的拍卖网站,在美国这是个价值上百亿美元的市场,而当时还没有网站具体在做这件事。而精通技术与编序的杨宁的想法是做一个网络安全类的网站。周云帆则要做中国的Amazon.com(亚马逊书店)。
但Amazon模式和网络安全网站都先后被否决掉了,理由是中国的配送体系还很不完善,做网上书店投入太大,而网络安全网站则很难收费。至于拍卖网站最后也被放弃,按陈一舟说法是"还是当时态度不够坚决",因为一年以后,陈一舟就发现有一家美国网站开始做同样的事情,而且赚了非常多的钱。"所以如果当时我们做的话,同样也会很成功。"陈一舟提起这件事依然有些遗憾。
就在陈一舟三人为网站的创意所迷茫的时候。一个叫GeoCities.com网站引起了他们的注意。GeoCities.com是当时美国最早的虚拟社区网站之一,它的赚钱方法是免费为电脑用户建立他们自己的网页,作为回报,用户必须同意在自己的站点显示GeoCities 卖给厂商的标题广告。仅此一项,GeoCities1997年就收入了460万美元。1998年3月,GeoCities的访问人次达到1470万,名列全美排行榜第7位。同年8月其在Nasdaq上市,市值很快超过了10亿美元,震动了美国网络界。1999年,Yahoo!以数十亿美元收购了GeoCities及350万会员。
GeoCities的成功让陈一舟三人看到了希望。陈一舟认为,在未来的中国增值最快的是consumer(消费者)。只要能够牢牢控制住用户,实际上就控制住了卖家的channel(通道),就会成为广告商的过江之鲚。在目前开展电子商务仍有许多障碍的时候,虚拟社区按兴趣爱好分好类的用户就是未来电子商务最坚实的基础。 然而,当时国内的虚拟社区网站并非一片空白,网易的虚拟社区已经做得很好了。但经过研究陈一舟又发现,网易整个网站的定位并不是虚拟社区,"它想做的是门户,这正好,他不做虚拟社区,我们来做。"
方向已定,接下来就是给网站找一个好的域名。
陈一舟首先研究了新浪、搜狐,发现这些网站的名字念起来都是两个字节,四个字母,很上口很好记。于是他就自己做了一个小软件,把所有英文字母按照辅音+元音+辅音+元音的顺序重新组合,不停搜索。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域名,因为好的都被别人注册掉了。无奈陈一舟又在china单词的前后加字母不断组合:E-china、I-china……全都被别人干掉了。后来还是杨宁躺在沙发上忽然想到一个英文+拼音的"chinaren",不仅上口好记,还正好体现中西结合的意思!大家一致叫好。赶快上网看,还没被人注册……至此,域名的问题也终获解决。
有了一个好的网站经营模式,再加上一个好的团队,陈一舟没费太大的力气就拿到了第一笔风险投资。陈一舟等人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去找钱。尽管当时也有一些投资者条件比较优厚,但却要等几个越才能拿到钱,"这种我们就宁愿放弃。我们当时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在互联网世界2、3个月后就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了。不能等。"
1999年4月,陈一舟三人回到了中国,开始建立网站。6月,ChinaRen.com--沙岭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成立。8月,ChinaRen推出第一个站点--主要面向大学生的ChinaRen.net--在全国率先进军教育科研网。11月9日,ChinaRen.com全线开通。不久前,ChinaRen宣布:注册用户达到100万。
想起半年前的时候,连陈一舟的律师都告诉他说在中国搞虚拟社区太早了,不太现实。再加上网站的目标主要是年轻人,一些在中国的VC(风险投资商)认为年轻人没有什么价值,不愿意投资,但这些人现在都不这么看了。自从Chinaren进入教育网领域后,国内其他很多网站也都开始跟进。如今在北京、上海的高校中,各大网站的宣传礼品已经随处可见。
现在,身为chinaren.com总裁及CEO(首席执行官)的陈一舟的想法是超越教育网,"我们现在在公众网上的网站比教育网上的访问量要大的多。年底的目标是Pageview(页面访问量)突破1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