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长时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你说东,他偏往西。时间长了之后,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摩擦日渐激化,导致家庭火花不断,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疏远,就这个问题,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樊玉洪老师给了大家一些建议。
一位家长向我诉苦说:“我那上初二的孩子这段时间可真让人头疼,早上让他起床,他却赖在床上不动;越说电视看多了不好,他越盯住电视不动;你越想给他讲讲道理,他越说不用你管,让他放学后早点回家,他总是很晚才回,上次家长会,老师说他还有吸烟的不良习惯。现在,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和我好好说话了,还学会了和我吵架,真是越来越不听话了,真气人!为了孩子,我们真是呕心沥血,可是孩子怎么就不理解我们的用心呢?孩子小时候可不是这样,挺听话的。现在,他怎么这样了?我该怎么办?”
其实这些现象是很正常的,从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初中时期是孩子的青春期发育阶段,此时的孩子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他们的心理也同时发生着变化,相应地就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改变。每个孩子各自的发育程度不同,生理结构也有差异,所以对待家长教育方式的态度也各不相同,有的平缓,有的激烈。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忽视这些因素,就会和孩子在心理上产生距离,以致出现和孩子的交往困难。
孩子青春期家长要注意
“你知道现在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吗?你回想一下,你在青春期的时候是怎样的?你现在能理解孩子了吗?那你能不能想想你们是以怎样的方式教育孩子的?”
青春期是人生长的必经过程,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致有以下特征:
1.独立性增强。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迫切希望能够独立,反感父母把自己当作孩子对待,不会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命令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来认识世界。
2.情绪两极化。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
3.心理闭锁。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自控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会了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爱。
4.心理向成熟过渡。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
5.行为易冲动。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中,负责控制感情和冲动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所以会出现易冲动的现象。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他早年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对于家长而言,不可能都具备系统科学的教育孩子的经验,所以在方法上更具随意性和经验性。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大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并为此努力着,但大多数家长缺乏对孩子科学教育的具体方法。
青春期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的,尽管此时的孩子独立意识很强,但是他们内心对父母还是很依赖的,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儿童,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此时也是最需要父母的理解、关爱和帮助的时候。你回去和孩子平等、坦诚地交流一下,看看孩子现在最希望父母是怎样的,喜欢父母以怎样方式对待他。
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
家长为孩子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心血、时间和金钱,但孩子发展的结果却与家长的期望有很大差距,因孩子引起的种种烦恼就会困扰着家长。这就需要重新考虑对孩子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是否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科学。
有些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认为孩子理所当然地应该听父母的,习惯于对孩子居高临下,发号施令,要求孩子唯命是从。但是孩子在长大,不会再简单地服从和遵守家长的命令,当他认为自己是对的时候就会坚持己见,当他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家长公平待遇的时候就会逆反。因此,家长必须改变原有的做法,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上,像对待成人、朋友一样与孩子沟通交流。遇到事情时,应当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孩子说的有道理,应该积极地采纳并对孩子进行表扬,即使孩子的观点不正确,家长也不能训斥、贬低或嘲笑孩子,而应当耐心地启发孩子,让他明白为什么应当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这样孩子心里就服气了。
冷静处理孩子的逆反
孩子一般不太懂得控制自己,当他对大人的管教不服气时,可能会情绪比较激动,有过激的言语和行动,这时家长一定要冷静,要想办法控制住孩子的情绪,可把事情暂时放一放,孩子的气来得快去得也快,等到孩子心平气和之后再来和他讲道理。当孩子与家长顶嘴时,家长即使是再不满也要保持冷静,也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能大发雷霆,火冒三丈,甚至对孩子拳脚相加,因为这样做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得双方的情绪更加对立,矛盾也跟着激化和升级,最终孩子会对家长产生敌对,记恨父母,个性强的孩子还可能会离家出走。
给孩子选择的权力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当把握重要的问题,给孩子定个大的框架和原则即可,让孩子在不违反原则、不超越界限的基础上给孩子选择的权力。家长绝对不要对孩子管得过宽过死,不要对孩子的每个细节都指手画脚,这样孩子会觉得很委屈,会觉得家长对自己不信任、不尊重,会觉得自己的自主权被剥夺了,为了摆脱束缚争取自由,孩子就有可能选择与家长对着干,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只要是来自父母的声音,只要是父母提出的要求,他都一概予以反对。
批评孩子要把握好分寸
孩子犯了一个错误就不讲方式、不分场合地批评孩子,这些是许多家长的通病,也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从而对家长产生对抗。所以,家长不能滥用批判,批评孩子前先要弄清事情的原因,不要当众尤其是当着孩子同学和朋友的面批评孩子,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更不要贬低孩子的人格,批评孩子时要考虑到孩子的情绪,要选择孩子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最后有一点很重要,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对孩子要多些表扬少些责怪,要经常想想孩子的长处,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找寻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孩子平时受到的表扬和鼓励多了,犯错误也会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批判。
家长自身也要不断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转变思维的方式。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这种需要显得就更加迫切。
“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事去做”——访西宁市晓泉小学校长陈磊
来到晓泉小学校长办公室时,陈校长正在开会,说明来意后,办公室的老师说:“陈校长是2006年8月来学校的,她原是共和路小学的校长。”陈校长是一个对待工作非常热情和认真的人,对每个老师和学生都很关心。”正在这时,陈校长开完会进到了办公室。 记者:陈校长,您好!您的办学理念是什么?
陈磊:我是今年8月来学校的,晓泉小学作为西宁市城东区学校中的一面旗帜,前任的领导班子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我的办学理念是把学校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人为本”,要关心和尊重教师。在工作中,要多关心教职工,多为教职工办实事,尽力做到政治上关心,业务上培养,生活上照顾,更要注重在工作中能理解、宽容、尊重教师。作为校长,还应做的是积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设施良好的办公条件,指导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让老师们交流经验,使老师们感到有所作为。 记者:学校是如何抓德育教育的? 陈磊: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自主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真谛,德育教育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学校将德育教育放在了首位,学校以“人格健全发展”为核心,强化自主教育,开发德育资源,以体验活动为载体,制定了德育目标,每个月每个班级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目标,让学生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在活动中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周一早上,在升旗仪式上,让学生和老师在国旗下讲话。比如,针对有些人破坏铁路,我们开展了爱护“青藏铁路”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为学生开了一些有关青藏铁路是怎样修建的,为什么要爱护铁路等专题讲座。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生们变了,不少家长说孩子变得懂事了。 记者:听说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非常有特色,学校是怎样开展的? 陈磊:现在的孩子应该具有多种才能。学校每周五下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年级的学生都能参加,学生自己喜欢什么就可以报哪个专业。主要的专业有国画、书法、手工制作、舞蹈、诵读启蒙、四驱车、快乐英语等。 学校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有一个英语特色班,我们邀请了西宁市外国语学校的外教老师,给学生上课。在课堂上让学生和老师进行英语对话,给学生提供一个外语交流的机会。学生们非常喜欢上英语课,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提高了,有些学生还在我省的一些活动中获得了奖项。 采访结束时陈磊说:“我要在工作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要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事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