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习记者洪兵通讯员柯迎辉)又是一年春节到,当一列列火车将背井离乡的人们带回家乡时,不少人也许一年都没有看到自己的孩子了。在他们不在孩子身边的日子里,“他们的父母”在教育着“他们的孩子”。

近日,记者采访了黄石河口中学、有色小学等学校的“留守孩子”们及抚育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发现,目前这种无可奈何的“隔代教育”的背后,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隐忧”。

爷爷奶奶爱唠叨

“跟爷爷奶奶生活最大的好处就是无微不至的照顾,你看他们把我养得白白胖胖的!最不好的地方是爷爷奶奶喜欢唠叨,什么事情都要管。”元子(化名)这样总结与爷爷奶奶生活一年的情景。是日下午,元子在儿童公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元子,众多“留守孩子”中的一个,长得虎头虎脑的,是黄石市有色小学六年级06班学生,与退休的爷爷奶奶生活在新下陆的钢花小区。说起过去一年的生活,他有不少的故事。

“爷爷奶奶不喜欢我唱的歌。我喜欢唱周杰伦、潘韦珀的快歌,爷爷奶奶都说听不懂,他们喜欢听很老的歌”。当日,他还专门秀了一下《谁抢了我的麦克风》,他说自己还是学校歌手大赛的“小歌王”,爷爷奶奶不喜欢听,他就一个人偷偷地练歌。

“平时只要用水多了一点,非常节约的爷爷就会责备我,而且会唠叨一天!”元子说他对爷爷的唠叨又烦又怕,但是被爷爷责怪后,他再也不敢浪费东西了。

元子说,爷爷奶奶很关心他的学习,每次考完试都会关心他的成绩,可是以前爷爷奶奶还能辅导他的功课,不过现在升到六年级了,好多功课爷爷奶奶都不懂了。

“爷爷有一次冤枉我拿了他的四个五角硬币,我和爷爷理论起来,后来还是奶奶给我洗去‘冤屈’,我要爷爷给我道歉,爷爷不肯道歉。”这也是元子2005年与爷爷奶奶生活最难忘的一件事。

孩子看父亲像看陌生人

2006年到了,河口中学初二(5)班的刘牛(化名)就16岁了———是个小男子汉了。家住河口镇龙山村的他,父母双双在外地打工。刘牛掐着指头盼父母回来。他说:“父母不在家有种失落感,总觉得缺少什么。”

“爷爷从没有带我出去玩过,也不准我出去玩,而我又不喜欢在家里,有点憋。”刘牛忧郁地说:“想父母时就打电话给他们,不能打电话时就与同学、朋友一起出去玩,反正不愿回家,也不想学了,想辍学和父母一起去打工。”

刘牛的爷爷是位67岁的农民。他说孙子在家里从来不做作业,也不看书,每天只是看电视,一看就看到半夜,谁说他都不听。要不就是与其他人到处乱跑,有时一整天看不到他的人影子。刘牛总是问爷爷要钱,每周平均要20元,如果不答应他的话,他就闹情绪。在家里,他从没有让孙子做事,平时想跟孙子谈谈心,孙子不是说现在有事,就是说以后再说,再不就是不理他。听说孙子曾逃课和其他人一起赌博时,刘老叹了一口气:“反正我也管不住他,只有叫他爸爸回来狠狠揍他一顿”。

事实上,由于父母双方长期在外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一些孩子变得任性自私,狭隘孤傲,难以管教,轻者经常逃学逃课,重者偷摸成性、吸烟喝酒、赌博、擂肥、打架斗殴、危害社会。据介绍,河口中学一名学生家长在福建打工多年,老家的茅草屋变成了小洋楼,还有了一笔存款,可令他灰心的是自己的孩子不但读不进书,不听管教,且养成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孩子看他像看陌生人一样,这位家长后悔不已。

调查显示85留守子女成绩较差

河口中学老教师刘合才谈到对自己孙子的教育时非常无奈,他感慨道:“教一辈子书,教出了那么多的学生,对自己的小孙子却冇得办法。”

刘老师喜欢安静,而小孙子喜欢到处跑。农村的一些坏习俗孙子学得很快,喜欢骂人。孙子要什么,就必须给他,不然的话他就哭,在地上打滚或是缠着爷爷闹,让爷爷没办法做事,只有答应他。爷爷想打他,又舍不得。

易溺爱.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