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Q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站住脚?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先前是因为没有中文

后来市场就被QQ占了

ICQ入侵中国即时通信市场为时已晚?- -

近日,ICQ欲借TOM网推出中文版的ICQ,意图杀入草肥水美的即时通讯(IM)市场。但在目前国内的市场环境下,ICQ是否来晚了一些?

在芸芸众生的中国IM软件市场上,有大众化的企鹅QQ,有风度翩翩的MSN,有网聚人的力量泡泡,有口比心大的Yahoo通,有露出狐狸尾巴的搜Q,还有刚出道就心比海阔的IMU......他们已经把IM世界挤得水泄不通,ICQ要想借TOM这趟车趁"热闹"挤进来,实在是晚了点!

根据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的研究结果统计,在2003年用户最常用的即时通讯软件中,74.3%的用户选择了腾讯QQ;注意力一直在吸引高层用户的MSN占11.2%;当年一推出便为用户绑定了免费发送短消息功能的网易泡泡几经拼打才取得第三的位子,占4%;而在中国表现低调的ICQ仅为1.9%,排在第七位。

在逐渐成熟的IM市场上,要想缩小与前面的差距谈何容易!目前,雅虎通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推出了用雅虎通、加好友、送1G邮箱的优惠活动,委实打动了不少人;新秀IMU更是以兼容QQ和MSN用户的最大容量性以及自选用户号码的最大随意性,给IM市场上狠狠地烧了一把火。可是ICQ和QQ一样作为传统的IM软件工具更注重的是方便简洁的功能,那么在面对花样百出的IM市场,ICQ要想真正融入中国市场并且树立在国外市场上的那种威风,其前面的路是漫长的!

此外,在中国网民的眼里大部分是QQ、MSN和泡泡等工具,由于ICQ一直没有刻意关注中国的IM市场,便把这块空地拱手让给了别人,因此网民却没有像"I Seek You"那样及时了解到ICQ,这给ICQ在网民中的推广增加了难度。

即时通讯工具不单是简单的聊天工具,业已成为了一种联系熟人的永久性地址簿。每个网民为了维系建立好的人脉关系,就会把地址薄的变动频率控制得越低越好,使得网民不会轻易再去使用别的即时通讯软件。

在《2003年中国即时通讯研究报告》中,2003年,网民在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最高同时在线人数高达550万人。其中,QQ、MSN Messenger、网易泡泡、UC朗玛这四个即时通讯软件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同时在线的人数保持了25%以上年增长率,预计到2006年将突破1210万人同时在线。

虽然即时通讯的网民数量在不停地增长,但是用户长时间使用某一种即时通讯软件后形成了一种习惯,今后即时通讯用户将会在这种习惯的巨大惯性的推动下,采用同样的即时通讯软件。这样形成了再现"沉默的螺旋"现象,使得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这给后来杀入IM市场的软件商很大压力。

在QQ和MSN等软件先声夺人的情况下,ICQ进入中国的IM市场,解决好用户使用习惯性的问题成为成败的关键。

参考资料:http://rainyren.bokee.com/169602.html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