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如何?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食品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绿色消费逐渐成为时尚消费。但是,我国绿色食品市场现状却让人欢喜让人忧。

一、绿色食品市场的现状

绿色食品以其无污染、安全、优质、保健等独特优势而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各国绿色食品都有明显的标志。中国“绿色食品标志”是:一个正圆形的图案,上有太阳、下有叶片烘托着中间的蓓蕾。

我国对绿色食品的研究开发始于90年代初期。1993年2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一场“绿色革命”在中华大地悄然兴起。1997年农业部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九五”期间,要大力开发绿色食品,至“九五”期末,力争有100项农业产品、加工产品及相关产业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要建成绿色食品基地300万亩。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截止1999年10月,全国已有890个产品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年产量达360万吨。

绿色食品市场显示出“朝阳”产品的勃勃生机和无限风光。在北京西单商场,消费者随便可买到有中国绿色食品标志的真空包装的山野菜、甜橙饮料、小包装大米以及奶制品等,价格比同类普通食品要高得多。在上海,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上海定点质检中心和农场局绿色食品服务中心,要求申报和咨询的食品加工企业纷沓来,热闹非凡,新老食品争领“绿”卡,抢占绿色市场制高点。在西部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云南、重庆等省(区、直辖市),充分利用大自然恩赐的日照时间长、温差大、污染少等优势,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培植绿色食品基地。其中,内蒙古已开发20多个绿色食品系列产品,如奶制品、牛羊肉制品、饮料等,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重庆市1998年1月成立“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来,已有30多个产品获得“绿色商标”许可证。云南省致力建设“绿色经济”和绿色食品大省,使享有“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再添一份绿色。

二、绿色消费的误区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绿色产业的迅猛崛起,绿色大米、水果、蔬菜、饮料、茶叶、奶粉等绿色食品纷纷登场亮相,它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和迷人的色彩,但是,由于有不少消费者在初踏“绿色门槛”时缺乏理智,经不住商家及广告花言巧语的诱惑跟“风”追“绿”,在视“绿”为“宝”人云亦云的消费旅途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步入了绿色消费的误区。主要表现为:

1.对“绿色”含意认定不清。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绿色食品,自有一种“色”不迷人人自迷的感觉,不少人对绿色食品津津乐道。自认为是绿色消费一族的人,对什么是“绿色”认识不清。据报载:某市消费者协会对100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有45人说不清楚什么是绿色食品,有人认为不施农药的蔬菜、瓜果为“绿色食品”,有16人认为天然野菜、瓜果为“绿色”,仅有5人能说出绿色食品的真正内涵。苏北某乡村有几户农民把野蘑茹视

为绿色食品采回家用后导致6人食物中毒。还有不少消费者把红薯藤、马兰头、荠菜、黄花草都称之为难得的绿色食品,一日三餐吃不厌。其实,绿色食品看似平常,实则要求非常高,并不是所有的食品加工企业都能生产出绿色食品。比如,一种大米被称之为绿色食品,必须土壤一流,产地大气清洁,水源纯净,肥料含毒量必须低于限量等条件外,还需要有一个符合要求的加工厂。

2.对“绿色”真假识别不清。由于绿色食品市场销售好、售价要高。一些假绿色食品也应运而生,以欺骗消费者,从中获取暴利。遍观目前市场,真正的绿色食品还很少,各种无“绿色标志”而称“绿色”的食品只不过是自封的冒牌货。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绿色食品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识别其真假。真正的绿色食品有以下特征:(1)包装上部有绿色食标标志和标带,标志靠标带的左侧,下部印有绿色食品批准文号。(2)标志标带与包装物体的高度有一定比例,标准比例规定为1:6.8,并印有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字样。(3)外包装均按国家标签规定要求设计,在包装上印有企业产品注册商标、企业名称和地址等。(4)使用绿色食品防伪标志。每个防伪标志在荧光下能够显示出该产品的批准文号。与此不符,即为假绿色食品。

三、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

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将成为“人类生命科学世纪”、“产品质量创新世纪”。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绿色世纪”和“绿色革命”的严峻挑战。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通过多层次加工的健身滋补食品、强力美容食品、野生植物食品、转基因食品等脱颖而出,将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性,抢占绿色食品市场。由此可见,新世纪绿色食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对策,争取在新世纪初有良好的开局。

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之一,绿色食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绿色市场销售前景看好。但不容乐观的是,我国现有的绿色食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主要表现在:生产设备陈旧、环境污染严重、检测手段落后、品牌保护意识淡薄等。比如,工业“三废”正严重影响蔬菜的质量;农药残留超标使粮油出口受阻;有许多质量较高的食品,因不能及时申报领取“绿色商标”许可证而被别人抢注。另一方面,我国蔬菜、食品的质量令人担忧。报载:北京市食品卫生部门对一农贸市场的莴苣、白菜、豆芽等31种蔬菜测试结果显示,其中有29种残留化学农药。上海市一项调查表明,除冬瓜、茄子外,其它蔬菜中硝酸盐超标率均100%。1999年9月,黑龙江某市先后发生8起浙江绍兴面粉公司生产的“丰”牌挂面中毒事件,27人先后入院。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确认挂面中沾有蜡蟆杆菌。因此,中国的绿色食品产业任重而道远。

面对新的世纪,中国将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一,绿色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注重标示本兼治为发展之根本。首先,要增加国人环境保护意识,依法治理工业污染,减少污染源,依靠科技增加有机肥和开发“绿色”农药,减少化学肥,为开发绿色食品创造良好的绿色环境。其次,食品加工部门要注重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的投入,依靠科技开展创新,在提高食品质量上做文章,在研究开发绿色食品上下功夫,把争创绿色名牌作为立足点、着眼点,领取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再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食品检测制度,以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的检测手段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食品、卫生、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要联手行动,通力合作,制定一系列配套实施方案,严格控制不合格食品在市场上流通,坚决打击危害消费者健康的假冒伪劣绿色食品,净化消费市场。只有让更多、更好、更优的绿色食品走向市场,走向家庭餐桌,才能给世人的生活多添一份“绿色”。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