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跳蝻??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蝗虫属于昆虫纲蝗科动物,共有4500多种。 其成虫都有一对发达的大颚,主要吃草,特别爱吃禾本科植物,如稻、麦、高粱、玉米和竹类的茎叶,禾本科杂草茂密之处和辽阔的荒地,是蝗虫理想的栖息地。蝗虫扫荡之处,禾本科植物被吃光,凡是它咬得动的东西几乎无一幸免。成群的蝗虫可使绿地变成荒原。

蝗虫善飞善跳,头部的一对触角是嗅觉和触觉合一的器官。它的咀嚼式口器有一对带齿的发达大颚,能咬断植物的茎叶。它后足强大,跳跃时主要依靠后足。蝗虫飞翔时,后翅起主要作用,静止时前翅覆盖在后翅上保护作用。雌虫的腹部未端有坚强的“产卵器”,能插入土中产卵,蝗虫产卵场所大都是湿润的河岸、湖滨及山麓和田埂。每30~60个卵成一块。从卵中孵出而未成熟的蝗虫叫“蝻”,需蜕5次皮才能发育为成虫。雨过天晴,可促使虫卵大量孵化。蝗虫还具有惊人的飞翔能力,可连续飞行1~3天。蝗虫飞过时,群蝗振翅的声音响得惊人,就像海洋中的暴风呼啸。

蝗虫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3龄以后,翅芽显著。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可见,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蝗虫在我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世代。

不同虫 龄

触节 体长(mm) 翅 芽

一13-14 9.8-10.9 不明显

二18-19 11-15 较为明显

三21 14.9-18 前翅长片状后翅呈三角形片状,翅脉较易看清

四23 20-24 后翅芽伸至腹部第一腹节末端,翅脉明显可见

五24-25 20.8-30 后翅芽伸至腹部第三节末端,盖住听器

前 胸 后缘不向呈一直线后缘略向体后延伸,盖住中胸一部分。 上缘长度几乎为下缘长度的一倍

背 板 后突几乎后缘仍不向后突出。 后缘显著向后延伸,盖住后胸一部分。

龄期跳蝻的形态都与飞蝗成虫大体相似,但身体大

大青蝗的幼虫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