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款费用的定义及内容
(一)借款费用的定义
企业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是指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专门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
(二)借款费用的内容
1.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包括:
(1)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资金发生的利息;
(2)发行债券产生的利息;
(3)承担带息债务的应计利息。
2.因借款而发生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指发行债券发生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
3.因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主要是指企业因银行借款发生的手续费、发行债券支付给证券公司的佣金、债券的印刷费用等。
4.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对外币借款本金和利息的记账本位币产生的影响金额。
二、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
1.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是固定资产
只有发生在固定资产购建或建造过程中的借款费用,才能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本化;发生在其他资产(如存货、无形资产)上的借款费用,不能予以资本化。
固定资产一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就应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在购入时就视为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第二节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
一、专门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汇兑差额)
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1)为购建固定资产而支付现金。
(2)转移非现金资产。
转移非现金资产包括:企业领用自己生产的产品或商品等作为工程物资;用自己生产的产品或商品等对外:)工程物资;领用非现金资产视同销售的,交纳的增值税。
应说明的是,若工程项目领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若生产的产品发生的成本及产品中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均已支付现金,则领用时发生的资产支出金额为产品成本和产品中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之和,而不是产品成本和领用产品时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之和(因为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差额此时尚未支付)。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差额待实际缴纳增值税时才能算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二、专门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摊销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及会计处理
(一)借款利息及溢折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确定
利息及溢折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
1.确定计算期
企业可以按月、季、半年或年计算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金额,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2.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为简化起见,每年按360天,每月按30天计。
(1)如果按月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占用的天数/30)
计算公式为:
资本化率=[债券当期发生的利息+(或-)当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债券期初账面价值
(2)为购建固定资产借入一笔以上专门借款,因不同借款发生的时间不同、利率不同,每一计算期应计算专门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作为资本化率。即资本化率是不同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
加权平均利率=(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
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每笔专门借款本金×每笔借款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为简化起见,如果企业每期发生的专门借款笔数较多且发生比较均衡,可简化计算:
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月初专门借款本金+当月新增专门借款本金算术平均数)*1/会计期间涵盖的月数]
4.计算利息及溢折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
利息及溢折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
5.计提借款利息和摊销折价或溢价的会计分录:
三、专门借款辅助费用、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及账务处理
(一)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1.属于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专门借款辅助费用
(1)如果金额较小(金额小于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水平,即计入在建工程和计入财务费用不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可以予以资本化,也可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2)如果金额较大,应予以资本化。资本化金额=实际发生额
2.在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发生的专门借款辅助费用以及其他借款的辅助费用,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二)外币借款汇兑差额的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1.在允许资本化的期间内,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损益全部予以资本化。
即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差额就是当期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发生的汇兑差额,与专门借款所发生的辅助费用一样,资本化金额也不与资产支出相挂钩。
汇兑差额的资本化金额=(外币专门借款本金+至本期期末已计利息)×(本期末汇率-上期末汇率)。计算结果为正是汇兑损失,应增加固定资产成本,结果为负是汇兑收益,应冲减固定资产成本;
2.允许资本化期间以外的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差额及其他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长期待摊费用(筹建期间发生的)。
四、专门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条件
(一)条件
当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其借款费用应当停止的资本化,以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于发生当期直接计入财务费用。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是指固定资产已达到购买方或建造方预定的可使用状态。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认为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1.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已经全部完成或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
2.已经过试生产或试运行,并且其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者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时,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能够正常运转或营业时;
3.该项建造的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
4.所购置或建造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设计或合同要求,或与设计或合同要求相符合或基本符合,即使有极个别地方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符合,也不足以影响其正常使用。
注意:停止资本化的条件适用于所有借款费用,包括辅助费用。
(二)特殊情况
在资产分别建造、分别完工的情况下:
1.如果已经完工部分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其所必须的建造、安装等活动实质上已经完成,则对该部分资产借款费用资本化应当停止,即完工部分的资产支出不再纳入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范围。
2.如果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独立使用,即使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应该在该资产整体完工时才能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停工,并且停工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应当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
B.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正常停工,停工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应当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
C.某项固定资产部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且该部分可单独提供使用,则这部分资产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停止资本化
D.某项固定资产部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且该部分可独立提供使用,仍需待整体完工后方可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
E.某项固定资产部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需待固定资产整体完工后才可供使用,只能在固定资产整体完工后借款费用方可停止资本化
答案:ACE
【2002年多选题】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专门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有()。
A.所购建固定资产已达到或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或合同要求时
B.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实质上已经完成时
C.继续发生在所购建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时
D.需要试生产的固定资产试生产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生产出合格产品时
答案:ABCD
【2004年多选题】在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会计期间,下列有关借款费用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为购建固定资产向商业银行借入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应予以资本化
B.为购建固定资产取得的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发生的汇兑差额,应予以资本化
C.为购建固定资产而资本化的利息金额,不得超过当期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
D.为购建固定资产取得的外币专门借款利息发生的汇兑差额,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E.为购建固定资产溢价发行的债券,每期按面值和票面利率减去按直线法摊销的溢价后的差额,应予以资本化
答案:ABC
五、借款费用的信息披露
(一)披露内容
1.当期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指四项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之和。
2.当期用于确定资本化金额的资本化率。
(二)披露原则
如果不同固定资产项目所适用的资本化率不同应分别项目披露,否则可合并披露;如果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期间长于借款费用的计算期,且报告期间各计算期的资本化率不同,应分别各计算期披露,否则可合并披露。
http://zhziyi.spaces.l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