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是什么品牌?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87年,NEC

1996年,美国《电脑杂志》提到康柏于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电脑,重28磅(约合14公斤),这应该算是最早的笔记本电脑雏形。但IBM却拒绝接受这个说法,坚持认为它在1985年开发的一台名为PC Convertible的膝上电脑才是笔记本电脑真正意义上的“开山鼻祖”。

美国人争吵不休,大洋那边的日本人也不乐意了。因为他们认定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是东芝公司的T1000,这款于1985年推出的产品采用Intel 8086 CPU,512KB RAM,并带有9英寸的单色显示屏,没有硬盘,可以运行MS-DOS操作系统。

实际上,之所以会发生“谁制造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争执,关键在于日本人和美国人对笔记本电脑前身的理解不同。上世纪80年代初,IBM开发出个人PC后,人们梦想着开发出一种能够随身携带的PC产品。1983年,《国家电子》杂志首度提出了“手提电脑”的概念,后来这个概念又演变为“膝上型电脑”,当时包括苹果、IBM和康柏等公司都推出了这种产品。在美国人看来,正是“膝上型电脑”的发展催促了笔记本电脑的诞生。

而在同时期的日本,东芝、松下和索尼等厂商则热衷于开发一种被称为“移动PC”的产品,“移动PC”基于IBM PS/2系统,使用外接电源。严格来讲,当时日本人所开发的“移动PC”更接近于今天的笔记本电脑。尤其是日本厂商在开发“移动PC”的过程中强调便携性,这与美国人设计那种笨重得需要扛起来才能移动的“膝上型电脑”形成鲜明对比。更为关键的是,正是在东芝T1000推出之后,笔记本电脑相关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才纷纷出现,市场开始全面快速的发展。

2001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学报》在纪念PC诞生20周年的一篇报道中写了“1985年,东芝推出T1000,第一次给人们带来了‘笔记本电脑’的概念。”它采用OSBORNE1重24磅,价格1795美元。这台电脑采用CP/M操作系统,装有WRDSTAR字处理软件,SUPERCALC电子表格软件,MBASICX编程语言.CBASIC语言等。在硬件方面,它内置了两个软驱,当然没有光驱,而且,各种当时的接口一应俱全。

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的品牌是东芝。

IBM笔记本

n IBM全称“国际商用机器公司”,92年开始研发笔记本产品,并在1992年10月推出“ThinkPad”全系列笔记本。IBM的“ThinkPad”全系列推出以来就和商务化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以后它众多的设计中都体现了这种风格,(注:ThinkPad会思考的本子意思)例如IBM的外壳设计,色彩设计及特有的指点杆设计,都是将耐用,稳定,大方,庄重这些主题相扣,突出了鲜明的品牌特色,正因为IBM执着的个性追求,和在笔记本累计10000多种专利技术的运用,使它成了了世界笔记本品牌的代言人。

HP笔记本电脑

n HP做为全球第一大激光打印成像制造商,和第二大笔记本,最大的台式机制造商,对于他的产品当然不能小视。特别是在2002年和COMPAQ合并后大笔记本研发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凭借打印机体系的服务网络将笔记本服务体系也很快遍布世界各地,在产品全球化后,笔记本的设计风格也更加多元化,从而使它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大大提升。特别是2004年业绩增长35%,全年销量达到了740万台,排名世界第二位,由于工厂逐渐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其产品价格大副下降。

TOSHIBA笔记本电脑

n 东芝在笔记本的辉煌可追溯到80年代中期,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是在东芝的实验室里诞生的,此后,东芝的研发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有许多个世界第一,从94年~2001年,笔记本销量一直排名全球第一位。在笔记本的成本控制方面,东芝也有着许多优势,特别是他在笔记本零部件的生产上,除了“CPU和操作系统”之外,其它所有零部件都能生产,04年东芝销售了560万台笔记电本脑,排名世界第三位,出于全球战略,东芝把主要的笔记本生产业务全部移师中国上海和杭州。所以东芝的笔记本称得上是“平民化的国际品牌。”

DELL 笔记本电脑

n DELL的成长是IT业公认的一个奇迹,在96年涉足笔记本领域后,DELL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它的成功完全归咎于DELL完善的销售模式体系,DELL的网络直销和电话直销大大降低了流通环节的成本,使它的笔记本价格大大降低,而这种模式迎合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因此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将笔记本销量做到了全球第一,但是DELL的这套体系也制约了他在中高档笔记本的发展,DELL“成为了低价笔记本的代表。

n 戴尔的公司总部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圆石市(Round Rock),即,公司诞生地。德克萨斯州中部也是戴尔美洲部之家,管辖美国,加拿大,南美和拉丁美洲地区的总部。戴尔在英国的Bracknell设有地区总部,它管辖欧洲,中东和非洲。在新加坡设立的地区总部则管辖太平洋区域,包括JAPAN,印度,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n 本公司在以下六个地方制造电脑系统:德克萨斯州的澳斯汀市,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市,巴西的Eldorado do Sul,马来西亚(亚洲太平洋和JAPAN),及中国的夏门。戴尔向世界各地出售产品和服务。戴尔还在下列国家有办事处: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巴拿马,以及波多黎各。

NEC笔记本电脑

n 全称是“JAPAN电气公司”,它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大公司,在JAPAN的历史上,第一台电话和控交换机,JAPAN第一颗人造卫星都是他的杰作,87年,NEC做出了他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89年,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液晶的笔记本电脑,94年,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模块化笔记本电脑,96年,第一台真正意义的超轻薄笔记本也在NEC诞生了,对于笔记本领域,NEC的液晶研发和制造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2002年,NEC新一代高亮液晶技术在他的笔记本中开始运用,使他成为了笔记本液晶技术的领军人物。NEC的产品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都传承了它高品质的理念,笔记本生产全部在JAPAN本土--大阪 完成,每一项技术都尽求精美,因此使它成为了JAPNA、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最受喜爱的笔记本品牌,尤其在JAPAN占到了25%的市场份额。另外,NEC还是唯一一家在三大领域进入全球前五的品牌,通信领域,主要有手机产品,程控交换设备。半导体领域,主要是各类芯片研发。IT领域,主要有笔记本,台式机等。

FUJITSU笔记本电脑

n 富士通可谓是世界上最专业的笔记本制造商了,从80年代从事笔记本研发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从事笔记本的设计与生产,因此我们也称其为世界笔记本专家,它在平板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历史就有十三年,并且是世界三大笔记本硬盘制造商,富士通笔记本是欧洲最受欢迎的笔记本电脑,有欧洲IBM之称,在JAPAN和NEC旗鼓相当,是JAPAN市场第二大品牌。富士通全系列笔记本都注重了便携与安全,有权威的机构做过的调查发现,它是目前世界上最稳定的笔记本电脑,返修率全球最低。04年富士通全球排名第五位,达到了370万台的销量。

富士通公司介绍

n 富士通是JAPAN最大的IT厂商

n 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子公司和18万名员工

n 2004年營業額达480亿美圆

n 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業務包括筆記本、服务器、中间件、光网络技术及3G移动通信

n 在東京,大阪,名古屋,法蘭克福,倫敦及瑞士等交易所上市

n 全球3大电脑及辦公室设备厂商之一

n 亚洲50大企业之一

n 全球100大企业之一

美国”PC Magazine” 2002年读者调查报告.富士通笔记本维修率仅8%,比业界平均的21%低

SONY笔记本电脑

n SONY是家电和电子产品的代名词,97年开始进入笔记本领域,做为全球十大笔记本制造商之一,SONY始终走的是“时尚、高端“路线,并以家庭消费类的产品为主,因此外观美观、漂亮成了最大卖点。SONY虽然将工厂带到了中国,但在价格上并没有太多的体现,价格依然是较贵。特别是2004年至现在,SONY个人电脑在国内大幅度亏损。高端形象已难以为继!

三星笔记本电脑

n 在韩国政府大国提畅国货的背景下,三星公司平步青云,特别在它的手机领域,去年做到了全球第二,2001年,三星凭借它在手机上的知名度,迅速进入了笔记本领域,他完全采用了JAPAN的设计风格,注重便携和外观,走视觉路线,但实际的反映是他的产品在稳定性方面大打折扣,特别是散热技术,存在着一些较大的漏洞。三星笔记本的的设计和生产全部外包给了台湾一些专业笔记本制造商。在成本控制上有较大的优势。

BENQ笔记本

n 明基电通公司成立于一九八六年,创业之初是宏基的一家以电脑周边配件为主营项目的子公司,98年进入苏州工业园,制造生产有了长足发展,2001年创立BENQ品牌,2003年涉足笔记本电脑,其产品主要以台湾各厂商OEM(代工),没有自足研发能力,产品借鉴了JAPAN笔记本的设计风格,以轻巧便携为主。做为一个地道的国产品牌,他凭着漂亮的外形设计,BENQ笔记本在一些二三级城市有一定的用户群,但总体市场表现不佳。

参考资料:http://www.smthome.net/bbs/read-htm-tid-75104-fpage-8.html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