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吃萝卜夏吃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一则谚语,但不知总结出这则谚语的是谁,辞书就把功劳记在群众名下了。

小小老百姓,大大智慧人,用寻常的萝卜、姜解决了保健防病的大课题,话又说得这么自信而又有人情味。若说“不用”,就没有余地,太绝对了;说“不请”,就见外了,医生是自己人嘛;“不劳”,多熨帖呵。萝卜可以通气消食、祛痰除胀,姜能散风寒,开胃增食欲。经常食用,别的好处不说,照谚语嘱咐的来看,实在可以节约一些医疗费。

萝卜是挺实在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它不多占地方,不像有些人,住着宽敞的房子,别的地方还藏着别墅。坑越大,萝卜越大。不像秕子,招招摇摇地举个大幌子却只结很小的谷粒或者根本没米儿。

萝卜又是娇气的,容易糠心。深秋时节,拔了萝卜,晾晒几日,要赶上霜冻前把它们窖在土里。为提防焐窖,须坚个透气的秫秸把子。那些鲜嫩可爱的萝卜就静静地睡在土里,随吃随扒,可以保存到来年开春二三月。窖起来的萝卜,就剔除了娇气,保持了那份耐久力。

萝卜在生长期内是隐、显皆备,不像地瓜、土豆、山药,整个身子藏在土里,像是植物界的地下工作者。功成名就了,萝卜被窖起来,才能“功德圆满”。埋没,是保存它的鲜活生命的最佳方式。拒绝埋没的萝卜,要么冻烂,要么糠心。

姜这个字猛一看像“美”字。造字的人为什么要加个女字底?大约是姜有些母性的品格吧?一小块作母体的姜,埋在土里,就能衍生出一大窝热辣辣的儿女。在人类种植的庄稼、菜蔬、果树中,不管是枝蔓上的果实,还是地下的块茎,大约只有姜生得五股六杈,像只丰腴的手掌。想一想,姜在土里生长好几个月,好似小孩子的胖手,慢慢发育、伸展,汲取养分,依附着泥土又慢慢推开泥土,长成黄皮肤黄血肉的怪而憨厚朴实的模样,真有趣。

笼统地讲,姜属于蔬菜,在蔬菜市场可以买到。严格地讲,姜只是调味品,炒、炖、炸、凉拌……无论怎么做菜,没姜总欠着几分味道。要是做鱼、羊肉,忘了放姜,那腥臊气就大倒胃口了。但姜又不能多吃。有的人能吃辣,一顿可以吃下半碗炒辣椒,辣得满头大汗倒吸几口凉气也不怯,但让他多吃姜他可不干。姜是热性子,能祛寒去湿,舒筋活血,吃多了就等于在胃里点着个小火炉,会燥得七窍冒烟。

离不了,不宜多———世上好多事大抵如此。萝卜和姜都是寻常物,不金贵。当你吃厌了鸡鱼肉蛋生猛海鲜,或者想吃而买不起这些物什时,就来个炒萝卜丝吧。甚至连锅都不用动,做盘凉拌萝卜丝也不赖。不过无论热炒还是凉拌,都别忘了放姜。

喝姜汤是民间普遍使用的驱寒、防治感冒的办法。说起姜汤的好处,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于康教授说:“其实姜汤的妙用远不止于此。乍一入冬,高血压病人因为身体不适应,血压容易升高,在血压升高时,可以在热姜水里把双脚泡上15分钟左右,可有助于血液循环,利于血压控制。”热姜汤泡脚不仅驱寒、促进血液循环,还对脚臭的人大有帮助:在泡脚时加点盐和醋,泡完擦干,再抹点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

除了感冒,咽喉肿痛也是入冬人们常爱犯的毛病,如果用热姜水加一丁点儿食盐当茶饮,每天喝上2~3回,经常服用有助于化解炎症。对于患有神经衰弱的人,中医认为,每天早、晚空腹喝上1碗热姜汤,并且坚持饮用,可收到补气、提神、改善睡眠之效。口腔溃疡的人,如果坚持用热姜汤每天漱口2~3次,长期坚持有助于溃疡面的收敛。

准备在冬季给家人熬姜汤,最好赶在上冻前买没有冻的鲜姜。生姜取自根茎,一般要挑选表皮没有裂口和发黑的,颜色鲜艳、柔软膨胀状态的新鲜姜,不要选起皱纹和发干的生姜。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