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去湿烫怎么做?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莲 藕排 骨薏 米 烫

材 料

莲 藕 1 2 两

排 骨 1 斤

薏 米 1 汤 匙

盐 适 量

水 适 量

莲 藕 性 寒 , 熟 藕 性 微 温 , 生 藕 能 消 瘀 清 热 , 解 渴 除 烦 , 止 血 健 胃 。

熟 藕 生 血 , 开 胃 , 滋 养 强 壮 , 利 小 便 , 清 热 润 肺 , 壮 身 体 , 防 感 冒 , 煮 食 藕 切 勿 用 铁 器 。

薏 米 性 微 寒 , 功 能 利 湿 清 热 , 益 肺 , 健 脾 , 健 胃 。

功 能

去 湿 清 热 , 健 脾 胃 , 壮 筋 骨 , 预 防 感 冒 , 使 儿 童 健 康 成 长 。

[/color]

制 作 过 程

1 莲 藕 洗 净 , 刮 去 外 皮 , 切 厚 片 , 备 用 。

2 薏 米 洗 净 , 沥 干 水 , 备 用 。 排 骨 洗 净 , 汆 水 后 再 洗 一 次 , 备 用 。

3 将 适 量 水 放 入 煲 中 煮 滚 后 落 莲 藕 、 再 落 排 骨 及 薏 米 , 煲 滚 后 改 用 慢 火 煮 2 小 时 。

4 最 后 落 盐 调 味 , 便 可 饮 用 。

不同汤料配搭、烹调不同的汤水,仅仅是清热去湿汤就有许多品种。例如:

健脾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春季养颜以健脾舒血或舒肝健脾的食疗最佳

和中化湿汤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婴幼儿脾虚型腹泻的食疗方法

清热去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清热解毒良药鱼腥草

鹌鹑去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清热去湿,润肺化痰。>>>>春食百合润肺防燥

横月利去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猪横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猪横月利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该汤不但清热去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四月“去湿”正当时

草龟去湿汤

(3~5人分量)

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克,新鲜土伏苓250克,红枣6个。

做法:把草龟、猪肉、土伏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

●有清热去湿及解毒功能。

黄瓜去湿汤

材料:老黄瓜80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鸭肾2个,清水适量。

做法:1、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

2、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有清热解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双花大海饮治咽痛音哑

去湿食材

花旗参: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叶: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白术: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疗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木棉花:具除湿毒及清热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湿之好材料。

减湿妙招:以下6点能减少湿气

1、不要久居潮湿之地,尽量不要到外面潮湿的地方劳作。

2、湿气大、阴雨天时不要常开窗,但最好仍进行通风。

3、注意室内的抽风和抽湿。

4、即使衣服难干也不要勉强穿不干的衣服。

5、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外排。

6、天气好时要多出外晒太阳,适当运动。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