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 疮
较长时间的寒冷和潮湿刺激引起的局部充血性红斑和溃烂。好发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背、足缘、耳廓、鼻尖等处,常呈对称颁。皮肤长期受寒冷刺激,可致皮下动脉收缩,久之血管麻痹而扩张,使静脉瘀血,毛细血管扩张伴通秀性增高,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发病。寒暖急转、空气潮湿、手足多汗、外周血循环不良、贫血、缺乏运动以及鞋袜过紧均可助其发生。冻疮多见于儿童、青年女性或久坐不动者。初发时,局部呈暗紫色水肿性斑,境界不清,压之褪色,触之湿冷。早期感觉麻木,逐渐发痒,受热后加剧。重者可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本病病程迁延,常冬至而发,春暖而止。预防重在加强身体尤其是手足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应注意肢体末端的保暖、干燥,受冻后不宜立退职火烘或浸泡热水。病发初期,可试把冻疮部位浸入温水中2~3分钟,再入冷水中1分钟,每日2次,并适当处长浸泡时间,旨在改善会体末端的血液循环。未破溃前,可外用辣椒酊(新鲜辣椒3~5只,加75%酒精或白酒250克浸泡,密封7天即成)每日2~3次。破溃后,先用3%硼酸溶液湿敷,待渗液止住后,再外敷10%鱼石脂软膏。用蜂蜜、猪油各60克,生姜汁一茶匙,混合调成油膏外涂,亦有良效。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和你谈谈关于“冻疮预防及治疗”的问题。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受冻皮肤苍白、淡紫、发硬并有水肿,遇暖后皮肤由苍白转为紫红色,发热、痒痛,有时甚至溃破。冻疮病程缓慢,容易复发。愈后不留疮痕。发生冻疮后应及时进行治疗,以减少组织坏死和预感染。对于轻微冻疮,可每天用30--40℃温水浸浴患部12次。无水泡者,可同时在患部用手按摩20分钟,以促进血液流通,使受冻部位的组织恢复正常。有水泡时,可将水泡内液体抽出,敷以樟脑膏、希涅夫斯革软膏或桑寄生软膏。已有明显深部坏死时,用50%酒精或高渗盐水湿敷,加速局部干燥和促进分界线形成,以便考虑切除坏死组织。给予抗菌素、磺胺类药物抗感染。
以下给你介绍几则成功预防和治疗冻疮的验方、偏方:
1)冬季在户外工作时,一定要吃饱、穿暖,做好各种御寒准备。如戴手套、帽子、穿棉鞋。体内衣物要保持干燥。易受冻的耳、脸、手、脚等部位要经常擦些油脂保护皮肤。
2)当耳、手、脚局部出现红或紫红色,轻度肿胀,自觉灼痒、疼痛,有的表皮甚至已略有破溃时,涂上一点风油精。开始会惑到发凉,破溃处略疼痛,20分钟后可出现灼热感。用药一天后,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3、4天后症状消失,有的结痂,多在7天就能治愈。每天涂患处2--3次即可。
3)为预防冻疮,平时可用冷水摩擦易冻部位,擦到发红为止,每晚临睡前用温水洗易冻患处。均可增加这些部位的耐寒力。
4)用萝卜或青萝卜切成大块(片),放在火上烤热后轻擦易患冻疮部位,冷后再烤热再擦至萝卜水分完为止。此法可预防冻疮也可治疗冻疮。
5)取辣椒配成辣椒酊,对治疗冻疮初期的局部红肿发痒有一定疗效。
辣椒酊制法:用尖辣椒35只,放在250克75%酒精中,密封7天即成。用它涂抹患处即可发生效用。辣椒还可配制成辣椒油膏,配制也很简单:用辣椒细粉2份、凡士林(药店有售)8份,调匀后便可敷用。严冬外出时,在耳廓、手背、足跟等处擦些辣椒油膏,可预防冻疮。
6)用鲜姜片适量。将其烤热后,擦抹患处,每日2--3次;又用生姜50克。捣烂后,放入白酒50毫升浸泡,搅匀后外涂患处,每日3次。
7)取熟鸡蛋2个。去掉蛋白把蛋黄掏碎放入铁勺内然后放在小火上翻动煎熬,直到蛋黄熬出油来去掉废渣,把蛋黄盛入瓷瓶内备用。使用时用消毒棉球蘸蛋黄油擦冻疮处,每天擦两次,连擦数天便可痊愈。
8)用蜜柑皮适量。用火烤焦,研成粉末,拌上猪油抹在患处。
9)取大葱、生姜适量。研碎后涂在患处。
10)用冻疮膏或中药紫云膏。对较重的冻疮,用火烧过后的针挑破水泡,涂擦后再用干净布包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