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3~6岁的幼儿中,有近半数对蔬菜不感兴趣;其中更有15%的孩子基本上一点蔬菜也不吃,你的孩子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吗?别着急,这里给你最新的解决之道。
4岁的龙龙每到吃饭的时间都会成为最突出的”餐桌问题“,你瞧她,低着头,一个劲儿地光吃主食,间或夹一两筷子肉,蔬菜一口不吃。不仅这样,姗姗的妈妈说,就连肉馅饺子里的一点点葱花和香菜她也要挑出来。
为了”压迫”孩子吃蔬菜,父母也不知道跟孩子发生过多少次“战争 ”,在屡战屡败的沮丧中,有些父母认同了孩子的癖好,“反正他爱吃水果,爱喝果汁,维生素该不缺乏吧。“还有人认为,孩子的体格壮实着呢,又没便秘,也许吃蔬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吧。”然而,营养学家却并不这么认为。
珍惜丰富的口感体验
撇开蔬菜中丰富的营养成分不谈,它在咀嚼中给予幼儿的丰富口感体验,就是其他食物所不能替代的。美国的一位研究“食谱与性格成形”的专家布朗更认为,父母应该珍惜幼儿尝试不同类别食物的好奇心。因为一个人在幼年接受的食物类型越多,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口感与滋味,其成长以后性格的包容度就越大,这几乎成了一条普遍规律。在中国这样一个以传统膳食为主的国度就更是如此。在天津武清县,甚至出现了考上实验初中的女孩,因为不能吃蔬菜导致不能吃食堂,过不惯寄宿生活而终日抑郁寡欢,最终只能回家上走读的普通中学的例子。布朗专家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蔬菜鲜脆、辛烈、清苦的诸般滋味与幼儿形成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着密切关联。拒绝蔬菜的幼儿常常有拒绝接受周围环境的倾向,这种“ 固执”对成长不利,绝对不能听之任之。
以果代蔬并不全面
孩子拒绝蔬菜,却热爱水果,你是否舒了一口气呢?其实,过多的果糖摄入不仅结孩子带来消化上的负荷,而且,对比之下他会愈加反感蔬菜的清淡和辛烈。鼓励孩子多吃水果时,家长会说,“因为他不爱吃蔬菜”。这种暗示常常加深了孩子的心理定势,使他更觉得吃蔬菜几乎等同于“吃苦”,是一项强迫性的任务。
先茎后叶的原则
大多数3~6岁的孩子排斥蔬菜,是源于更小时候的一次“卡着”经验- ---成团的叶菜卡了他的喉咙,使他痛苦不堪,眼泪汪汪的。从此,一听说要吃蔬菜,他在情绪上就首先被“噎着”了。训练幼儿吃蔬菜,一定要保证他不被“卡着”,像芹菜这样多纤维的蔬菜,一定要遵守“先茎后叶” 的原则。先选一些气味不那么重,纤维相对较少的品种,如西洋芹、山东侉芹等,切丁与其他蔬菜配炒,让孩子尝试一下;然后再让他逐步过度到吃白梗水芹和绿梗药芹;最后再尝试让孩子喝煮有芹菜碎叶的羹汤,吃芹菜叶拌花生米。如果孩子不反感蔬菜的香味,炒完菜后让他帮忙端菜,鼓励他闻蔬菜的香气,也可以培养他的尝试欲望。
蔬菜的颜色很重要
对那些心理上特别敏感的幼儿来说,有些蔬菜令他反感,是因为蔬菜渗出来的菜汁使他感到不快。如紫叶包菜,如果炒着吃,时间稍长,蓝墨水般的菜汁就渗了出来,“很恐惧”。无论替孩子做什么蔬菜,保持其艳美生鲜的色彩很重要,像美丽的紫叶包菜,下锅用粟米油轻轻炸后,与水煮的土豆丁、生拌的黄瓜丁、火腿丁做成田园色拉,很少有孩子能抵挡其图画一样的色彩诱惑。
从兴趣入手
“宝宝,如果你吃蔬菜,我可以满足你3个心愿。”这样的许诺使吃蔬菜充满了强烈的牺牲感,最终使之变成一桩苦役。关键是培养孩子对蔬菜的兴致。在乡村长大的儿童很少患“厌食蔬菜症”,是因为他们对蔬菜有着唯美的感官认识。为什么不带城里的儿童去暖棚采摘蔬果呢?如果小朋友喜欢画画,不妨让他把可爱的青菜萝卜画下来,挂在床头。
很少有孩子拒绝吃亲手采摘的黄瓜和豇豆。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