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拉丁文学名为Nipponia或Nippon,是由“日本”一词演变而来。在某种程度上,朱鹮被视为日本国鸟,目前世界上非常稀有。
10月13日,日本首相森喜郎得到中国政府提供的朱鹮后表示,这是一件令日本人民都非常高兴的事情。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这一消息时,金城兰州市民张智言激动地说:“我太高兴了!”
长期研究保护朱鹮的张智言,曾经参与过一次对3只朱鹮幼鸟十分重要的拯救活动。1985年11月10日,由他撰写的《中国科学工作者找到了朱鹮》一文,在英文报纸《日本时报》显著位置刊出,在日本产生巨大反响。因为,由此日本仅存的一只朱鹮,可能不再“形单影只”。
张智言告诉记者,1981年,朱鹮在被宣布濒临灭绝之后,又一次在中国陕西洋县发现,当时只有7只。到1998年11月份,朱鹮已经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发展到134只,并且除日本仅存的一只外,其余都在我们中国。
张智言介绍道,当第6届国际保护鸟会议上专家们宣布朱鹮可能再也找不到时,世界殷切的目光聚焦到了幅员辽阔的中国。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鸟类学家刘荫增领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访朱。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3年内走访了13个省区,行程5万多公里,竟然一无所获。1981年初,几乎绝望的刘荫增到了甘肃文县、徽县继续寻访。在一处深山老林,有一家庄户猎人,前来要水喝的刘荫增,突然在他家发现了3根猎于两年前的朱鹮的初级飞羽。这表明,甘肃徽县一带至少在1979年前,还有朱鹮存活!
喜讯电报中科院后,朱鹮的拉网搜寻重点缩小在甘、陕、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形狭小地区。经过千难万险,可能是世界上仅存的有繁衍能力的7只朱鹮(两对大鸟及3只雏鸟),终于在1981年被刘荫增发现,这被认为是中国鸟类学界震动世界的一个重大发现。
1990年5月,经特批,业余“鸟类学家”张智言,来到洋县三岔河一带的朱鹮巢区进行艰苦调研。其中有一个朱鹮窝巢就筑在一棵古树上。张智言获知3只弱雏的命运岌岌可危,经他急电报批,专门人员从老坟山、牯牛坪两个巢区,及时救下了这3只朱鹮雏鸟,并成功进行人工喂养,终于使其渐成大鸟。
此后,在中国发现、世界上仅存的7只朱鹮,成为重要的“外交使臣”。受日本国一再邀请,经特别批准,朱鹮成鸟“华华”被派往日本“相亲”一年。因日本仅存的那只朱鹮早已垂暮老矣,二者终未结成“如意连理”,未能繁育成功。后来,日本天皇访华,又一次同我国国家领导人李鹏会谈磋商过另派朱鹮“出使”日本的相关事宜。
1998年末,江总书记作为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日本。期间,他代表中国党和政府,向日本天皇赠送一对吉祥鸟朱鹮“友友”和“洋洋”,藉此表达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希望它们能够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新的象征。
1999年5月21日15时30分,“友友”和“洋洋”成功孵出它们“出使”日本后的第一只幼鸟。截至目前,他们已经有了3个可爱的小宝宝。
但令张智言和更多的人担忧的是,目前日本的朱鹮均属于近亲“结婚”,这对于其种群发展非常不利。此次,朱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提供的这只雌性朱鹮,将担负起朱鹮健康繁殖新生代的重任。
绿雉(日本雉)(鸡形目 雉科)
参考资料:||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2/24/aa***********_140612240495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