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藏戏?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藏语意为“仙女阿姐”。藏戏表演艺术家被称为“拉姆娃”,意为“藏戏之人”。14世纪噶举派的著名僧人唐东杰布被历代藏戏艺人尊奉为藏戏的祖师。

藏戏缘起于佛教跳神仪式。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将其从宗教跳神仪式中分离开来,成立了职业剧团,表演经过艺术加工的民间故事和佛经故事。历史上主要采取广场演出方式。演出时,有简单的化装,戴面具。从面具的造型上区别人物的善恶。幕间另有人专门用“快板”将剧情向观众交代。演员上场时,有打击乐器伴奏,演员随音乐节奏而舞。演唱时,后场演员和声帮腔,唱腔高昂亢奋。据统计,唱腔有20种以上,男、女、老、幼、哀、乐、悲、欢各不相同。在演唱时根据剧情的发展更换唱腔。舞蹈在藏戏表演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与词曲、唱腔相配合,与剧情的发展也有联系。

西藏最早的藏戏剧团是山南地区的宾顿雪巴,最有名望、最受群众欢迎的是拉萨的觉木隆剧团,该剧团由18世纪绝木隆地区的民间女艺人唐桑阿玛组建。此外,还有萨迦地区的霞果娃剧团,拉萨的木鹿寺剧团,后藏的祥巴剧团、炯巴剧团,山南的扎西雪巴剧团,尼木的尼木娃剧团,仁布的江喀曲宗剧团等。目前,除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外,西藏各地也都有自己的藏戏队伍。

其传统剧目尚存10多种。其中以民族团结、汉藏友谊为题材的有〈〈文成公主〉〉、(又名〈〈汉妃尼妃〉〉);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有〈〈朗萨雯波〉〉、〈〈白玛文巴〉〉;以宫廷斗争为题材的举目有〈〈诺桑王子〉〉、〈〈顿月顿珠兄弟〉〉、〈〈卓娃桑姆〉〉、〈〈索吉尼玛〉〉、〈〈德巴登巴〉〉等,其中〈〈诺桑王子〉〉和〈〈卓娃桑姆〉〉的影响最大;以阐释藏传佛教观念为题材的举目略多于前面几类,包括〈〈赤美滚登〉〉、〈〈敬巴钦布〉〉、〈〈云乘王子〉〉。除了传统剧目外,各地的藏戏剧团陆续创作和改编了一些新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举目,完全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其中,〈〈文成公主〉〉、〈〈朗萨雯波〉〉、〈〈卓娃桑姆〉〉、〈〈赤美滚登〉〉、〈〈顿月顿珠兄弟〉〉、〈〈诺桑王子〉〉、〈〈索吉尼玛〉〉、〈〈白玛文巴〉〉8种剧目,以其影响广远,很有代表性,合称“八大藏戏”。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