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为北京名刹,始建于元。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云:“大隆善护国寺,都人呼崇国寺者,寺初名也。都人好语讹语,名初名。寺始至元,皇庆修之,延佑修之,至正又修之。元故有南北二崇国寺,此其北也。我宣德已酉,赐名隆善。成化壬辰,加护国名。正德壬申,敕西番大庆法王领占班丹、大觉法王着肖藏卜等居此,寺则大作。中殿三、旁殿八,最后景命殿。殿旁塔二,曰佛舍利塔。”
护国寺原名崇国寺,始建于元朝至元年间,为元丞相托克托故宅。明永乐年间曾赐予靖难功臣姚广孝。明成化壬辰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72年)重修,改名护国寺。该庙因为座落在西城(西四北护国寺街),所以老北京人称之为“西庙”。 该庙共有正殿三座,旁殿八座。千佛殿内供有托克托夫妇以及姚广孝的泥塑像。但因年久失修,到了三、四十年代,殿堂坍塌,几成废墟,仅存弥勒殿和最后一层的楼阁及两旁的配殿。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