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有人发现,一旦母猫在怀孕时缺少牛磺酸,其生下来的小猫都是瞎子,从而引起了人们对牛磺酸的极大兴趣。随后的研究证明牛磺酸对视网膜细胞的正常发育和保持敏锐的视觉是绝对必须的。在一般的情况下它可以从半胱氨酸通过酶的催化转变而来,啮齿类动物如老鼠,这种酶的活性特高,因此老鼠肉里的牛磺酸含量十分丰富。在正常情况下,猫在白天呼呼大睡,可是一到万籁俱寂的深夜,它却精神抖擞、睁大眼睛环顾周围,一旦有老鼠活动,立刻扑而杀之,鼠肉中丰富的牛磺酸正是保证猫能够维持敏锐视觉的重要来源。这样就形成了猫喜欢抓老鼠的习性。
老鼠这种动物,体内含有能提高夜间视力的一种叫牛黄酸的物质,而一向善于在黑夜活动的猫却没有这种物质,如果猫的体内长期得不到牛黄酸的补充,那么,这只猫就会丧失夜间视觉的能力。猫为了补充“营养”,摄取牛黄酸,保留它夜间活动的习惯,就必须大量捕捉老鼠。
1.给你一个科学上的版本\德国生物学教授穆勒研究发现,猫不能在体内合成一种叫牛磺酸的氨基酸,如果长期缺乏此物质,猫将渐渐丧失夜视能力;而老鼠肉中牛磺酸的含量比较高,所以猫要不断地捕食老鼠才能弥补体内牛磺酸的不足。而现在很多猫粮里已经有了这一成分.所以很多宠物猫都不吃老鼠了!
2.在民间故事中也可以给你一个答复
传说中猫和老鼠是好朋友,玉帝要排生肖,为了公平,决定当天第一个到的就排第一,总共选12个。老鼠比较自私,就把错误的时间告诉了猫,自己则早早的去了,猫就错过了在生肖榜上排位的机会,所以猫就一直记恨着老鼠的错,看见了就想抓,抓了就吃.所谓 寝其皮,食其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