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岛—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全境东西延伸长达5000多公里,
约为赤道长度的八分之一,南北距离2000公里,陆地总面积196万平方公里,人口2亿,是东
南亚国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自然条件
印度尼西亚海岸线蜿蜒曲折,长约8.1万公里,海域面积580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
面积27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澳大利亚和美国,居第三位。
印度尼西亚全国岛屿众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13667个大小岛屿组成,是世界上
最大的岛国。根据划分,全境岛屿分为四大部分,即大巽他岛、努沙登加拉群岛、马鲁古群
岛和西伊里安群岛。岛屿分布分散,岛屿之间形成了许多海峡和内海,如马六甲海峡和龙目
海峡等。
由于地跨赤道,终年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为25~27℃,年平均降雨量2000毫米以上,
全年分旱季和雨季,旱季为4~9月,雨季为10月到翌年的3月。
渔业资源
印度尼西亚岛屿周围有富饶的渔场,可供捕捞作业的面积580万平方公里,其中爪哇海
大陆架、卡里马塔海峡和马鲁古海峡生产能力很高,渔业资源相当丰富。专属经济区水较深,
有丰富的鲣和金枪鱼等洄游性鱼类。同时又有适宜的气候和水文条件,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
有利条件。渔业捕捞的种类较多,有200多种,其中有65种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主要资源
有金枪鱼、鲤鱼、马鲛鱼、沙丁鱼等。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的评估,印度尼西亚有海峡
渔业资源720万吨,年最大持续产量470吨,约占65%。高度洄游性金枪鱼年最大持续产量约
170万吨。有关资料估计,印度尼西亚潜在渔业资源量为802.5万吨,其中,海洋渔业资源
潜在量为662.5万吨。
水产养殖
印度尼西亚养鱼历史悠久且发达,不仅养于淡、咸水塘,也养于稻田和海水中。水产养
殖产量从1987年的37.7万吨增至1997年的76.1万吨,年增长率为7.38%。1997年水产养
殖的产量占全国渔业总产量的16.6%。在水产养殖中,咸淡水养殖产量最高,网箱养殖产量
增长最快。
印度尼西亚水产养殖具有如下有利的条件:1、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如野生亲鱼资源和
潜在的水产养殖水面;2、丰富的养殖经验,印度尼西亚自15世纪以来就开始从事鱼类养殖,
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3、良好的环境条件;4、地理位置有利于产品销往世界市场。
咸淡水和海水养殖以对虾养殖为主,是世界对虾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1989年,对虾产
量仅次于中国,1997年,产量15.9万吨,名列第二。养殖种类有斑节对虾、墨吉对虾和印
度对虾等,斑节对虾是最主要的。
水产品加工
印度尼西亚水产品供国内销售约占80%。渔获物在国内市场中约有一半是鲜销,另一半
加工成干、腌、熏制品销售。冷藏供出口的主要是对虾和金枪鱼。生产金枪鱼罐头有数家大
公司,如深泽冷藏、PT南方金枪鱼公司、塞纳纯结食品公司等,塞纳纯结食品公司每日处理
原料90吨,其中金枪鱼80%,鲤鱼20%。制品完全外销,外销国主要是美国,英国和加拿大
也占很大一部分。
20世纪末,印度尼西亚水产品出口换汇增加很快,1970年仅创外汇700万美元,1985年
为3.0亿美元,1998年增至16.3亿美元。1994~1998年平均每年的出口量增长率约为5%,1
998年水产品出口量为62.2万吨,其中,虾类和金枪鱼类合计占70%。
也有人说是澳大利亚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有个笑话就是澳大利亚人没有归属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生活在最大的岛上还是在最小的大陆上。事实上地理学对于岛和大陆的概念都很简单,目前比较通行的是把澳大利亚看做最小的大陆,主要是澳大利亚属于大洋洲板块,而亚洲则是属于亚欧大陆板块,从地理上二者不属于同一板块,而且文化上也相差很大,所以单独把澳大利亚看做最小的大陆。
世界上最大的岛是格陵兰岛,属于丹麦,但是丹麦本土属于欧洲大陆,所以不能把丹麦看做岛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拥有岛数量最多的国家,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为1904443平方公里,马达加斯加是世界第四大岛,总面积为627000平方千米,这样看印度尼西亚该是最大的岛国。
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