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为什么也叫百纳衣?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袈裟不叫做百衲衣,这是两种不同的服装.袈裟又称割裁衣,或称福田衣,因为其形状象田埂,而且是给众生种福报的,所以称"福田衣".割裁衣是由于袈裟是割裁而成的,因之得名。

而百衲衣是种长褂,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僧服,是由汉装(汉朝的服装)改革和演化而来的,在禅宗道场,由于讲究节约,惜福,所以采用了多种碎布合并起来的服装,但是服装外形样子是长褂的样子,主要出现禅宗道场为多。正是由于用多种碎布合并的,所以称“百衲衣”,是属于长褂。

除外,还有短褂,是长褂的缩短,膝盖以上的称短褂,后来太虚大师加以改革,成为对襟开的样子。

而袈裟又分为三种,有五条、七条、九条(直至二十五条不等,又称祖衣),通常所称的袈裟指的是七条衣,普通上课穿的。五条是劳作用的,九条以上是讲法穿的。

由许多块布补缀而成

袈裟也有红的、黄的、赭石...有些和尚,为了表白自己苦修苦炼的心迹,特地征用民间花花绿绿的杂碎布片,缝到一起做成袈裟,叫百衲衣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