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章,社会意义远远大于文学意义,鲁迅自己也说希望自己的作品被人忘记,倘若谁以他为是,他会深感悲哀.所以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文章本身,鲁迅自己也说,中国最伟大的散文家是他弟弟,不是他.而且这话还是他们兄弟反目以后说的,绝没有什么讨好的意思.现在有些自诩为爱鲁迅的家伙,已经到了"凡是鲁迅写的文章就要坚决吹捧,凡是鲁迅说过的话就要坚决维护."的地步,这就有些很不对了,鲁迅泉下有知,也会对他们深感悲哀.鲁迅的文章是他当年为了谋生留下来的。如果当年他没有改行那就只有留下病例了。没有什么了不起,说不定多年以后我们留下的“垃圾”也会被后人看成“宝贝”。
永远的斗士
很好。根据他所处的时代,一为了让民众觉醒,二为了能继续革命,他的文章一般都采用明暗两条线索,比如《狂人日记》,并不是为了真正写一个疯子,而是反映人们已经觉醒,但期盼一个革命的领路人。再如《药》等等文章,都是用的明暗两线。
故事有趣,语言朴实,有力,但是太长。
鲁迅是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历史因素特定的政治条件下的产物。他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方向。这已经足够了。当然他的文学我是非常崇拜的。他的文笔的犀利,他的文笔的一针见血令人叹为观止。
尖锐,真正意义上反映社会的阴暗面
以笔为枪
一说棋鲁迅就是大师级人物
高中以前都认为是那种看不懂的文章,自以为是那种反应旧社会中国黑暗的议论文,只是被一堆老夫子们所推崇着。
现在却不这么认为。他的文章非常精彩,故事曲折引人入胜,杂文尖锐抨击现实,除了有一些语病外,绝对不过时,而那些“可能一定没问题”的话,有时那么的亲切。
文学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好的文笔(或者说华丽的词藻)不是文学作品能否传世(或者辨其优劣)的关键因素,甚至不是重要因素。作品的社会属性是决定性的。鲁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跟李白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一样---------凡是将其神化的或将其丑化的企图都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当然,也是图劳的。
了解到自己的无奈与苦痛后再去读,你会发现先生的文章真是用心和血写就的
很现实,当时鼓舞了一代人,但是只能看看,如果学他的写作风格,考试是肯定得不了高分的。例如,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我写,我家养了两条狗,一条是公狗,另一条也是公狗。就被老师骂了一顿。
鲁迅的文章就是鲁迅自己当时写的时候都没想过那么多的含义,而现在却被老师发现了那么那么多含义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