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学生这个群体里贫富差距是很明显的,当一部分大学生潇洒的进行消费白领化的时候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正为自己的生活费而辛苦奔波,在大学这个被视为象牙塔的地方,有的大学生不得不走上街头去拾破烂挣钱以继续自己的学业(详细内容见华商报),有的大学生不得不在食堂里去拣别人吃剩下的饭菜以果腹,如此情况,谁有能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去投入学业的完成呢?与此同时,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很不理解大学生这个复杂的群体,说大学生浪费,大学生有钱,应该取消大学生做火车享受的优惠,试想真正有钱的大学生谁还去做火车何你挤呢,都做飞机了,而真正做火车的并非各个都是消费白领化的阶层!不否认在大学校园里家庭条件好的一个月消费三千元人民币的大有人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是他们的生活必备,但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正在为自己的生活而辛苦奔波,当别人在花前月下或刻苦学习的时候,他们还在为自己下顿饭的伙食费而辛苦奔波,在这个时候一个国内重点高校的研究生院书记居然面对研究生拖欠学费一事说出了:“你们没有钱还来上什么学?”(绝非无中生有,就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发生的事,当时大家义愤填膺,同时又只能无奈,爱莫能助!)难道由于经济上的困难,贫困大学生就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了嘛?我想大家都还记得马家爵吧,我们在这里不探讨他过激行为的正确性,我只想告诉你的是当马家爵穿上囚服的时候说的一句话:“这是我一生中穿的最好的衣服了!”面对贫穷,贫困的大学生都有一颗极其敏感的心,怕被人看不起,怕自己在一些事上作不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贫困大学生的后天学习条件比较差,他们能走入大学这个神圣的地方,是需要比同龄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因而他们同样渴望被重视,渴望尊重,更有一颗极其脆弱容易受伤的心,因此,社会应该给予这个特殊的群体足够的重视!也许有人说国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设立了各种奖学金来帮助贫困大学生来完成学业,我不否认国家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但是遗憾的是在执行过程中被太多的客观条件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大学生得不到这个资助,而得到资助的学生又是怎样的学生呢?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看《扬子晚报》的一篇报道——贫困大学生食堂内吃别人剩饭 高校救济受质疑。我们呼吁社会关爱贫困大学生,渴望更多的尊重。他们很想继续我们的学业,我们很想考硕士,读博士……,可是让贫困大学生的理想在现实情况下不得不低下了自己的头,面对高昂的学费,他们只能安慰自己说,先工作吧,等挣够了钱我们再来学这点知识。可是一步入社会,面对现实的婚姻,购房……各种生活现实的压力让他们很多人就此失去了这个机会……当贫困大学生面临自己的人生选择的时候,该如何考虑这些人生问题?你又是如何看待校园里的贫困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和大学校园里的贫富差距的呢?
不用看大学里了,在社会上已经是贫富差距巨大了。
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自己迎头赶上,积累自己的制富资本(知识)。我的看法是顺其自然,不要和现实较劲.
国家的救济制度到了基层就变了,这都人为的,我们的领导缺乏同情心,他们的心已经被金钱给熏坏了,使他们看不出真正的美丑,辨不清真正的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