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方程式赛车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高人们快帮忙啊,急用!谢谢!!)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4/2004-09-28/26/488943.shtml

毫无疑问,F1是一项昂贵的运动,但之所以让世界各国都抢着申办,是因为它也带来巨大的回报。现在,三天的激情已经过去,我们不妨来看看:以5.3平方公里的上海国际赛车场为中心的F1,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5.3平方公里内:数字解读收益

“我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看F1!”9月24日到9月26日这三天里,这句话在上海市民中最流行。F1中国大奖赛门票的销售状况之好,令上赛场副总经理郁知非也颇感惊讶:比赛开始还有一周,票房就已经超过了3亿!一组统计数据显示,9月24日,一系列垫场赛的排位赛,上赛场就涌入了3万观众。第二天的F1排位赛,8万观众到场。而第三天的正式比赛,可以容纳15万人的上赛场几乎座无虚席!

交通则是本次F1大奖赛的另一个亮点。组委会本次共出动了约2700车次的大巴士,用于接送观众往返于市中心与上赛场之间,一切都秩序井然。第三天的比赛之后,10多万观众在2个半小时内全部疏散完毕,没有发生任何交通事故,很多外国记者都赞叹不已。每张车票40元,每辆大巴能运载40名乘客,2700车次的运营收入颇为可观。

位于主看台外侧的休闲区是三天F1比赛中最热闹的地方。各大车队和赞助商都在这里设立了摊位,吸引了每一位到上赛场来的观众。而一些车队授权的纪念品,只能用“卖疯了”来形容。以法拉利车队设立的一个摊点为例,350元一顶的红色舒马赫帽子三天内卖掉1200顶,而518元一件的法拉利T恤则卖掉800件。王先生是上海一家汽销公司的员工,提着两大购物袋的他说:“确实有些贵,但一年才一次,我觉得值得。”这些F1纪念品的收入,再加上上赛场将电视转播权卖给中国台湾纬来体育所带来的近1亿元人民币收入和其他户外广告及商业合作,直接经济利益将达到5至6亿元。而按照计算,上赛场的收入达到4000万美元左右就可以使2004年的收支平衡。

5.3平方公里外:世界认识中国

如果要衡量F1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以上赛场小小的5.3平方公里为界,显然太狭小了。经济学家告诉我们,体育产业的一举一动,将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所以,跳出赛场,我们将看到更多……

伴随F1而兴旺的,首先就是旅游业。F1比赛期间,嘉定区的各星级宾馆房费上涨到了1200至1600元一间,仍爆满。市中心的五星级酒店在F1期间的房价也都翻了一番,几乎满房。经济型的连锁酒店如“锦江之星”的出租率也达到了100%。这种“兴旺”之势,由上海辐射到了江、浙一带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F1期间,苏州、绍兴的宾馆涨价50%以上,也基本上住满。

F1最引以为豪的一组数据是:每一站比赛全球有500多家媒体报道,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视台转播,全年总共565亿观众。在这万众瞩目的背景下,我们将发现收获更多。

比如中国石化为了拿下本次F1中国大奖赛的冠名权,代价不菲,但据统计,全球约有近4亿观众观看F1中国大奖赛的比赛。“中国石化”这四个大字,在F1比赛期间通过电视传遍全世界的每个角落,这对一个品牌形象的提升,是无法简单地以货币计算的。

比赛期间,以舒马赫故乡德国为例,该国汉莎航空公司为满足本国游客前往中国观赛的需要,临时增开四个飞往中国的航班,每个航班均用可以容纳300名乘客的空中客车A340。那么多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来到上海,小到上赛场入门处一个中国式的牌楼,大到上海的外滩、苏州的园林,乃至北京的长城,都成了我们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F1带来了巨大动力,但要利用好这个“世界级发动机”,还需要时日。可以预见的是,它未来给我们带来的,将比现在还要多得多。

供你参考

对我们广大的体育爱好者,广大中国车迷对F1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落户上,而且马上要举办这个大赛仅仅三年的时间,所以国外的记者都感到惊讶了。实际上我感到F1落户上海不是偶然的,是中国现在从温饱走向小康,我们的轿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中国民族的汽车工业和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进行了合作,所以F1落户上海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应该说,F1落户上海,落户中国不容易,要办好F1更不容易.

应该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运动,同时也是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也是为我们中国汽车工业,包括它相关产业,为我们中国汽车企业运动的产业,为我们中国企业提供一个展示伸手的舞台。尽管F1今年刚刚拉开序幕,实际说我们在座都知道,中国石化作为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这次作为赞助商从F1这个平台走向了世界,所以这是F1世界一流的赛车产品,他的路面就是由中石化提供的,而且德国国际车联的高度评价。我们相信随着F1的举办,更多的企业、媒体,特别是我们的体育经济方面在这里面有用武之地。我们现在已经取得七年的承办权,申办不容易,要办好连续七年使它健康可持续发展更不容易。毕竟汽车运动在我们国家还很年轻,才刚刚开始,这个土壤还不是很肥沃,希望我们社会方方面面,献计献策,共同来交换,使F1这个体育经济赛车产业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

由南方体育等众多媒体、企业共同举办这次论坛,一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也相信中国F1发展论坛在我们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行家,社会各界媒体共同参与下,一定能够办成一个我们中国体育经济、赛车经济,赛车文化一个亮丽的品牌。我们目前是七年的承办权,和我们上海的F1大奖赛共同繁荣,共同成长。

作为最时尚的贵族运动F1,按上海站计划的十年收回投资,那么每年需要平均6.25亿人民币的收入才能完成任务。组委会在三天的比赛时间里,主要就是门票收入(约2.43亿人民币)、与中央台五五分成的广告时段收入、电视转播冠名权(3年两亿多人民币)以及一些外围的户外广告收入——这是由于赛道是以租借场地的形式介入F1,场地广告、电视转播权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权全部归国际汽联所有。

单从组委会角度而言,依靠三天的F1高烧,上海站离赚钱距离十分遥远。组委会赚钱的希望更多是寄托在自身品牌开发上,组建自己的车队、组织自己的赛事(全国汽车锦标赛及策划中的摩托GP、V8),让赛道成为直线赛、竞速赛、场地赛的平台,在剩余的362天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此前,签约到2006年的成龙杯赛事已创造了央视体育频道收视率第一名的佳绩。

把目光仅仅盯在赛道本身,忽略由F1带来的广泛效益显然是不明智的。从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看,F1平均每年给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相关行业(旅游、餐饮、交通等等)分别带来约1.5亿和2亿美元的外汇收入。三天的F1狂飙,5万名外国观众创汇数量应该与这个指数不相上下。实际上根据国际惯例,F1赛事每年可为承办地带来15亿到20亿美元的收入,财政税收可达1亿美元以上。劳动力、纪念品、旅游、房地产市场的受益是不言而喻的。以房地产业为例,2002年,赛场周边的地价每亩8万元到12万元,2003年最高价达到每亩120万元。

从间接效果看,收视率上升的F1赛事是一次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和宣传上海乃至中国的良机。伴随20支F1车队来的国际大赞助商们,实际上带给了上海出口、贸易、投资和合作等许多潜在机会。F1为国内汽车工业搭建了一个与世界最先进汽车技术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加速汽车产业化进程,而正在观望待购的、1亿人口的汽车消费市场,是任何一支车队背后的汽车公司所不敢忽视的。在汽车及相关配件、用品搭上F1班车的同时,高科技产业也在靠拢。IT行业以提供先进信息设备为桥梁进驻车队,取得较好市场效益,从而进一步在开发新产品、打开新市场等方面与国际市场接轨。

相比之下同样是新投入使用的巴林站,收益和前景都无法相提并论。投资1.25亿美元修建巴林赛道的组委会所期望的7400万美元收入,上海站完全不放在眼中。巴林这个岛国所有宾馆房间加起来也就只有1.5万间,容纳4万人的赛场仅售出其3万张票,巴林的冷清与上海的火爆中可以窥见各自经济效益的天壤之别。

但是,上海购买举办权费用是各站中最高的,每年高达3000万美元。而巴林只付出了1800万美元购买举办权,在亚洲举行的其他两站比赛中,日本铃鹿站的举办权费用只有950万美元,马来西亚雪邦站的费用为1500万美元,都比上海低。欧美地区各个F1分站赛该项费用约为一千万美元左右,摩纳哥站和意大利站甚至不必为举办权花费一分钱。《F1商业》的资深记者马克卡特勒近日说:“与欧洲各站比赛相比,上海几乎付出了三倍的费用购买举办权,有点不可思议。”没有就举办权费用进行讨价还价的上海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学费。

风驰电掣间,F1中国大奖赛已经落下帷幕。

毫无疑问,F1是一项昂贵的运动,但之所以让世界各国都抢着申办,是因为它也带来巨大的回报。现在,三天的激情已经过去,我们不妨来看看:以5.3平方公里的上海国际赛车场为中心的F1,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5.3平方公里内:数字解读收益

“我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看F1!”9月24日到9月26日这三天里,这句话在上海市民中最流行。F1中国大奖赛门票的销售状况之好,令上赛场副总经理郁知非也颇感惊讶:比赛开始还有一周,票房就已经超过了3亿!一组统计数据显示,9月24日,一系列垫场赛的排位赛,上赛场就涌入了3万观众。第二天的F1排位赛,8万观众到场。而第三天的正式比赛,可以容纳15万人的上赛场几乎座无虚席!

交通则是本次F1大奖赛的另一个亮点。组委会本次共出动了约2700车次的大巴士,用于接送观众往返于市中心与上赛场之间,一切都秩序井然。第三天的比赛之后,10多万观众在2个半小时内全部疏散完毕,没有发生任何交通事故,很多外国记者都赞叹不已。每张车票40元,每辆大巴能运载40名乘客,2700车次的运营收入颇为可观。

位于主看台外侧的休闲区是三天F1比赛中最热闹的地方。各大车队和赞助商都在这里设立了摊位,吸引了每一位到上赛场来的观众。而一些车队授权的纪念品,只能用“卖疯了”来形容。以法拉利车队设立的一个摊点为例,350元一顶的红色舒马赫帽子三天内卖掉1200顶,而518元一件的法拉利T恤则卖掉800件。王先生是上海一家汽销公司的员工,提着两大购物袋的他说:“确实有些贵,但一年才一次,我觉得值得。”这些F1纪念品的收入,再加上上赛场将电视转播权卖给中国台湾纬来体育所带来的近1亿元人民币收入和其他户外广告及商业合作,直接经济利益将达到5至6亿元。而按照计算,上赛场的收入达到4000万美元左右就可以使2004年的收支平衡。

5.3平方公里外:世界认识中国

如果要衡量F1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以上赛场小小的5.3平方公里为界,显然太狭小了。经济学家告诉我们,体育产业的一举一动,将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所以,跳出赛场,我们将看到更多……

伴随F1而兴旺的,首先就是旅游业。F1比赛期间,嘉定区的各星级宾馆房费上涨到了1200至1600元一间,仍爆满。市中心的五星级酒店在F1期间的房价也都翻了一番,几乎满房。经济型的连锁酒店如“锦江之星”的出租率也达到了100%。这种“兴旺”之势,由上海辐射到了江、浙一带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F1期间,苏州、绍兴的宾馆涨价50%以上,也基本上住满。

F1最引以为豪的一组数据是:每一站比赛全球有500多家媒体报道,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视台转播,全年总共565亿观众。在这万众瞩目的背景下,我们将发现收获更多。

比如中国石化为了拿下本次F1中国大奖赛的冠名权,代价不菲,但据统计,全球约有近4亿观众观看F1中国大奖赛的比赛。“中国石化”这四个大字,在F1比赛期间通过电视传遍全世界的每个角落,这对一个品牌形象的提升,是无法简单地以货币计算的。

比赛期间,以舒马赫故乡德国为例,该国汉莎航空公司为满足本国游客前往中国观赛的需要,临时增开四个飞往中国的航班,每个航班均用可以容纳300名乘客的空中客车A340。那么多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来到上海,小到上赛场入门处一个中国式的牌楼,大到上海的外滩、苏州的园林,乃至北京的长城,都成了我们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F1带来了巨大动力,但要利用好这个“世界级发动机”,还需要时日。可以预见的是,它未来给我们带来的,将比现在还要多得多。

没什么影响.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