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的概念是什么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类在早期活动中(特别是进行挖掘时)发现自然界中有一类石头和某些动物较相似,如石鱼(最早见于《山海经》)。像晋产“龙骨”这类来自远古的属于脊椎动物骨骼或牙齿的化石自春秋到三国均有陆续的古籍记载。南朝陶弘景曾对琥珀中的昆虫有过比较详细的描述。有些古人甚至对它们的形成和起源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如苏颂、沈括、杜绾等。人类最早对化石有比较科学的认识的人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尼,1508年达芬奇于首次提出化石是曾经活着的动植物的遗体。后来人们根据拉丁文 fossillis(挖掘)一词稍做修改后来命名化石。

所谓化石是指埋藏在地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且石化或经长时间固化后像石头一样的东西。由于石化或固化后十分坚硬、化学性质很稳定,因此它们能得以很长时间的保存。从时间上看,绝大多数的化石至少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上限则可追溯到地球生命形成之初。

生物的尸体在土壤深层隔绝空气,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挖掘出来后已经石化,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证据。

化石是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活动遗迹。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dzgy/609076.htm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