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然而真正有传世文献支持的“信史”迄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此上溯的历史是模糊不清的。在司马迁的《史记三代世表》中,仅记录了夏商周各王的名字,而没有具体在位的年代,这种状况被称为"有世无年",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一大缺陷。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对历史文化遗址的发掘,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的鉴定以及对古天文学记录的整理,于2000年11月9日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该年表把中国的历史纪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推定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为标识的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并明确了公元前841年以前西周十王的具体在位年代;推定夏商分界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并明确了商武王以下十二王的在位年代,对于商代前期的历史给出基本的年代框架;推定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也相应提出了夏代基本的年代框架。
“夏商周断代工程”使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夏商周三代有了年代学标尺,理清了先秦历史的起承转合和发展脉络,填补了我国古代纪年的一段空白,制定了迄今为止最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年代表.
虽然夏商周断代工程在学术界受到的争议很大,但它还是支持夏朝存在说的.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了“天下为家”的局面。
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了。
夏朝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
设置了军队,制定了刑法,修造了监狱,建筑了城墙,
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
夏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奴隶主依靠国家政权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夏朝已经使用铜器,但因当时铜很珍贵,没有用于农业生产。
夏朝人用木制的鹭耒耜等种地翻土,用石刀、蚌镰收割庄稼。
那时,已经有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
公元前16世纪,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暴虐无道,奴隶们不断反抗他的统治。
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在首领汤的率领下乘机起兵,向夏进攻,
打败了桀,夏朝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