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很懂你想要什么,姑且写几首,下面有网址,我这边摘录不起了,你自己去看吧
安庆府
风雨宜城路,重来白发新。
长江还有险,中国自无人。
枭獍蕃遗育,鳣鲸蛰怒鳞。
泊船休上岸,不忍见遗民。
安庆府第十三
岸转异江湖,江水流城郭,
鸱鸮志意满,山鬼独一脚。
安序宋吏部来牧衡阳某将指联事好也会以便郡归养获忝交承临发赋诗湘水千里
倾盖年华晚,行人早发湘。
白云虹浪小,明月燕花香。
明浦春何急,巴山日正长。
祝君加一饭,我意为桐乡。
八狱第一百二
劳生共乾坤,何时有终极。
灯影照无睡,今夕复何夕。
八月十六日见梅
广寒殿里玉楼开,那得孤山处士来。
半夜西风半身影,梦中骑得雪驴回。
白沟河
昔时张叔夜,统兵赴勤王。
东都一不守,羸马迁龙荒。
适过白沟河,裂眦须欲张。
绝粒不遄死,仰天扼其吭。
群臣总奄奄,一土垂天光。
读史识其他,抚卷为凄凉。
我生何不辰,异世忽相望。
皇图遘阳刀,天堑满飞堭。
引兵诣阙下,捧土障澜狂。
出使义不屈,持节还中郎。
六飞独南海,金钺将煌煌。
武侯空威心,出狩惊四方。
吾属竟为虏,世事吁彼苍。
思公有奇节,一死何慨慷。
江淮我分地,我欲投沧浪。
沧浪却不受,中原行路长。
初登项籍宫,次览刘季邦。
涉足河与济,回首嵩与恒。
下车抚梁门,上马指楼桑。
戴星渡一水,惨淡天微茫。
行人为我言,宋辽此分疆。
悬知公死处,为公出涕滂。
恨不持束刍,徘徊官道傍。
我死还在燕,烈烈同肝肠。
今我为公哀,后来谁我伤。
天地垂日月,斯人未云亡。
文武道不坠,我辈终堂堂。
白髭行
忆昔守宣时,白上一根发。
去之四五年,一化为七八。
今年客衡湘,黑髭已多黄。
众黄忽一白,惊见如陵阳。
白发已为常,白髭何足怪。
岁月不可歇。雪霜日长大。
世人竞染淄,厌之固足嗤。
谁服芦菔汤,避老亦奚为。
少老如春秋,造物以为俦。
吾方乐吾天,乐天故不忧。
拜罗氏百岁母之明日主人举酒客张千载心赋诗某喜赞不自已见之趁韵
翠微三岛近,画阁五云横。
春水鸥声滑,夕阳鸦背明。
尊前持一笑,花下卧馀酲。
曾见瑶池母,不为虚此生。
拜相第五十五
我来属时危,朝野色枯槁。
倚君金华省,不在相逢早。
宝应道中
天阔抟南雁,淮途长北驱。
甘棠成传舍,细柳作康衢。
田海随时变,山河往日殊。
征袍共衮绣,夜壁一灯孤。
保州道中
昨日渡滹沱,今日望太行。
白云何渺渺,天地何茫茫。
落叶混西风,黄尘昏夕阳。
牛车过不住,毡屋行相望。
小儿骑蹇驴,壮士驾乘黄。
高低叶万顷,黑白草千行。
村落有古风,人间无时妆。
宋辽旧分界,燕赵古战场。
蚩尤乱涿野,共工谪幽邦。
郭隗致乐毅,荆轲携舞阳。
臧卢互反覆,安史迭披猖。
山川一今古,人物几兴亡。
江南占毕生,往来习羊肠。
天马戴青蝇,电秣驰康庄。
适从何有来,如此醉梦乡。
感时意踟蹰,惜往泪淋浪。
厉阶起玉环,左计由石郎。
天地行日月,万代乘景光。
昼夜果可废,春秋诚荒唐。
吾生直须臾,俯仰际八荒。
保涿州三诗楼桑
我过梁门城,楼桑在其北。
玄德已千年,青烟绕故宅。
道傍为挥泪,徘徊秋风客。
天下卧龙人,多少空抱膝。
保涿州三诗赵太祖暮
我行保州塞,御河直其东。
山川犹有灵,佳气何郁葱。
顾我巾车囚,厉气转秋蓬。
瓣香欲往拜,惆怅临长空。
保涿州三诗涿鹿
我瞻涿鹿野,古来战蚩尤。
轩辕此立极,玉帛朝诸侯。
历历关河雁,随风鸣寒秋。
迩来三千年,王气行幽州。
北海口
沧海人间别一天,只容渔父钓苍烟。
而今蜃起楼台处,亦有北来蕃汉船。
北行第九十
浮云暮南征,我马向北嘶。
荆棘暗长原,子规昼夜啼。
北行第九十二
浮云连海岱,寒芜际碣石。
落景惜登临,人烟渺萧瑟。
北行第九十三
平野入青徐,桑柘叶如雨。
信美无与适,沉思情延伫。
北行第九十四
乾坤几反覆,乘凌惜俄顷。
怀古视平芜,令人发深省。
北行第九十五
游子无根株,世梗悲路涩。
关山雪边看,愁思胡笳夕。
北行第九十一
清秋望不极,中原杳茫茫。
游子怅寂寥,下马古战场。
辟山寄朱约山
一笠一簑三钓矶,归来不费买山赀。
洞天福地深数里,石壁湍流清四时。
樵牧旧蹊今可马,鬼神天巧不容诗。
先生曾有空同约,那里江山未是奇。
别弟赴新昌
十载从游久,诸公讲切精。
天渊分理欲,内外一知行。
立政须规范,修身是法程。
对床小疏隔,恋恋弟兄情。
别里中诸友
青山重回首,风雨暗啼猿。
杨柳溪头钓,梅花石上尊。
故人无复见,烈士尚谁言。
长有归来梦,衣冠满故园。
别谢爱山
绿绮知音早,青灯对语迟。
那知今雨别,又重故人思。
山隔诗情远,云含客思悲。
小楼今夜笛,莫向月中吹。
别谢爱山
君今拂衣去,我独枕书眠。
一片过林雨,数声当户蝉。
情长空有恨,吟苦不成篇。
后会知何日,西风老雁天。
病目二首
近来烦恼障,左目忽茫茫。
聂政心虽碎,刘伶醉未忘。
问天天不应,食日日何伤。
万想由来假,收拾太乙光。
病目二首
向来岩下电,无故眩生花。
达磨面向壁,卢仝□塌沙。
灯前心欲碎,镜里鬓空华。
何日看明月,沈沈斗柄斜。
病甚梦召至帝所获宥觉而顿愈遂赋
卧听风雷叱,天官赦小臣。
平生无害物,不死复为人。
道德门庭远,君亲念虑新。
自怜蝼蚁辈,岂意动苍旻。
病愈简刘小村
秋光沁人骨,意气晓来新。
古鼎龙团雪,虚檐麈尾春。
商山弈棋老,赤壁洞箫宾。
风月真仓扁,招呼入屋频。
病愈简刘小村
倦馀心似醉,病起首如蓬。
黄竹断桥雨,白苹长笛风。
仙仙鸥屡舞,咄咄雁书空。
孤负秋来眼,闲挑爨下桐。
病中作
六月廿四夜,人间热欲炊。
病怀如酒困,倦睫似书痴。
梦与千年接,心随万里驰。
客来相问讯,寄语有新诗。
病中作
岁月侵寻见二毛,剑花冷落鸊鹈膏。
睡馀吸海龙身瘦,渴里奔云马骨高。
百忌不容亲酒具,千愁那解减诗豪。
起来大作屠门嚼,自笑我非儿女曹。
参考资料:http://www.lingshidao.com/gushi/wentianxiang2.htm
正气歌并序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 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 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 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 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 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正气歌并序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
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
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
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
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
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惧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夜坐
谈烟枫叶路,细雨蒙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满江红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 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念奴娇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雄。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金陵驿二首(选一)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叛变。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不久,被诏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元忙调40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兵五万追 击文天祥。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部将数人牺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赵随即被杀。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广东潮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统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还在伯颜将他扣押北营时,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马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凛然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也等于宣布侵略者的失败,是一切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