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大脚马皇后,哮庄皇后
汉和帝之后——邓绥
汉和帝刘肇的皇后邓绥,生于汉章帝建初五年(80年),卒于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享年仅41岁。邓绥是南阳(今属河南)新野人,鉴于南阳在历史上,特别是东汉王朝的特殊地位,古谣有云:“河南帝都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
邓绥6岁能读《史书》,12岁通晓《诗经》、《论语》。
因为出身和品性的关系,邓绥的入宫之路是轻而易举的。
永元四年(92年),邓绥本当入选宫中,因当时其父邓训不幸去世而予以作罢,邓绥服丧三年。
永元七年(95年),邓绥被选入宫中。邓绥绝色佳丽,异常出众。
永元八年(96年)冬天,邓绥进入掖庭做了贵人,当时年仅16岁。
永元十四年(102年)夏天,阴皇后因用巫蛊的事情被废黜。邓绥为其求情,但是没能免其罪。
邓皇后的夺冠之路并不是处心积虑所得,称不上是“宫争”,相反她是凭借着最传统的“四德”而让和帝、宫闱、朝廷乃至天下百姓对其称赞有加的。她的德、言、容、功,特别是德,于女子而言,是鲜有人可比;其言、其功更是不容男子小觑;至于其容,前有描述,那是不在话下,所以邓皇后是以近乎完美的形象坐上皇后宝座的。
元兴元年(105年),和帝去世,长子平原王有病,而前后有十几位皇子都很早就死了,所以就把后来生的皇子秘密养在民间。殇帝生下来才一百天,邓皇后就把他迎回宫来立为皇帝,邓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106年,殇帝去世,邓太后立安帝,仍主持朝政。
《后汉书和熹皇后纪》对邓皇后的记载几无一句贬词,甚至不惜用各种天象、谶纬来力证其贤能圣明。仔细梳理一下,大概有下面几种足让后世借鉴不已的言行举止。
汉高祖刘邦之后--吕稚
早年的吕后还称得上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
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吕后一直被囚在楚军之中作人质,受尽了折磨和凌辱,挣扎在生死边缘,使其心理和精神受到了严重打击,也造成了以后多疑与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变成心地狭隘,紧张恐怖,阴狠毒辣,以及凡事先下手为强的性情和办事手法。
吕后是个刚毅阴狠,不甘雌伏的角色,高祖死后,她独立掌政十五年,是个厉害角色,虽然满手血腥,但是她也有一些为人称道的政绩,先是辅助高祖画谋定策,争夺天下,后来又减轻百姓负担,导正社会风气,废除许多繁苛的法令,尤以废除“三族罪”和“妖言令”为百姓所称道。《史记》和《汉书》都称赞她:“高后女主,制政不出闺阁,而天下晏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刘彻之后--卫子夫
卫皇后字子夫,生年不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卫子夫出身卑贱,她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里唱歌的奴婢。
卫子夫从地位卑贱的歌女而成为皇后除了因为她的容颜美貌,还有机遇。她的身份变化,也使得以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卫氏家族在汉朝名声显赫,他们为汉王朝的强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太宗之后--长孙皇后
纪元六二三年,魏征在大殿上当着文武大臣的面指责李世民的一条条过失,一点也不给李世民面子,使李世民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他当即大怒回宫,对前来迎接他的长孙皇后发狠:“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庄稼汉是谁,李世民说:“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我。”长孙皇后也是一位亘古少有的杰出女子,听了此话后立即穿上皇后官服向皇帝郑重参拜:“我听说君明则臣直,魏征所以正直,正由于我夫的英明,我怎能不祝贺你呢。”面对这样贤明的妻子,李世民的火气即刻烟消云散。
她深明大义,终生不为自己而影响国事,众人听了都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唐太宗也只好依照她的意思而作罢。长孙皇后的病拖了两年时间,终于在贞观十年盛暑中崩逝于立政殿,享年仅三十六岁。弥留之际尚殷殷嘱咐唐太宗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位居显要;并请求死后薄葬,一切从简。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时,尊号她为"文心顺圣皇后"。
唐高宗李治之后--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的女儿,唐代女政治家。性巧慧,多权术。
637 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武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媚,时年14岁。649年,太宗死,入感业寺别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是长子李弘,晋为昭仪。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权。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斥。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辽景宗之后--萧燕燕
乾亨四年(982年)八月,一向羸弱多病的辽景宗撒手西去,辽朝政局陷入动荡之中。当时,皇后萧燕燕才30岁,太子耶律隆绪12岁,孤儿寡母,主少国疑,诸王宗室200余人拥兵握政,盈布朝廷,虎视眈眈,内外震恐。尽管景宗在世时只是画诺而已,萧皇后“以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于其手”.
在这紧急关头,南院枢密使韩德让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收拾危局。若从世俗眼光看,太后下嫁韩德让似乎不可思议,但在古代少数民族中却是常见现象,承天太后并未违背契丹族的道德规范。这虽是一桩政治婚姻,但她敢于冲破民族畛域,跨越君臣樊篱,执着追求爱情,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明太祖朱元璋之后--马秀英
东汉明德马皇后(公元39年-79年),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南)人。
马皇后继承了他父亲的智慧和为人处世的本领,终于在倾轧的后宫中脱颖而出,她当上皇后后,依然保持勤奋、恭谨、俭朴的本色,衣服很朴素,她喜欢读书,没事时,便读《易》、《春秋》、《楚辞》、《周礼》等书,最喜欢的就是《周官》、《董仲舒书》这两本。
公元70年,楚王刘英(明帝的同父异母兄弟)企图谋反,事情败漏后,明帝不忍按照法律处死,只是废黜了刘英的王爵,徙往丹阳郡泾县今属安徽,刘英到丹阳自杀身死。刘英虽死,案件并未结束,明帝认为是一些小人鼓动楚王造反,便下令穷究党羽。马皇后一番劝谏解救了许多家庭免于灭顶之灾。
公元79年,马太后因病逝世,享年41岁。马皇后一生勤俭、朴素,谦逊,知书识礼,明理达义。她的所做所为,对明帝、章帝两朝的政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赢得后世人们的赞誉。
皇太级之后--孝庄文皇后
布木布泰(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蒙古贝勒寨桑之女。明天启五年(1625年)二月,被皇太级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生子福临,即清世祖顺治帝,皇太极封其为孝庄皇后。孝庄享年75岁,历经三个朝代,为辅佐清初政权巩固创下显著业绩,在满族亲贵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其后朝廷封为孝庄文皇后.
明君贤后实乃万民之幸,皇帝外持四方,皇后内主六宫。孝庄文皇后,历经三朝,为清朝辅佐幼主顺治、康熙入主中原奠定牢固的基础。
在封建时代,女人受到比男人更多的束缚和压迫,那些皇后们虽然地位崇高,荣耀无比,但也往往成为后宫争宠或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即使像卫子夫这样安分守己的皇后也不能幸免。
参考资料:新浪网
我知道的有李世民的长孙皇后
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应该也是吧
还有朱元璋的马皇后.
其他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