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出自哪里?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后汉书陈藩传》东汉明臣陈藩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藩答到“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55118.html?md=1

出自《后汉陈王列传》

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凡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不能好高骛远。

——这是小学语文教材里的、人人都知道的典故,它培养一代代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那么故事接下来是如何发展的呢?权威人士指出:薛勤是陈藩他父亲的朋友,陈蕃被长辈教训后很不服气,结果硬是没有打扫屋子,但后来依然担当了太守、太尉、太傅等职,扫了天下,所以小朋友应该向陈蕃学习,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轻信老人言,否则即便吃亏不在眼前,将来也会后悔莫及。

然而,经过进一步考证就会发现真正的真相。这个故事最初出自《后汉陈王列传》,原文如下: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年,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原文中并无“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文句,可见这句话是后人篡入的,而古代史籍中用“奇之”表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觉,一般都是褒扬的意思,可见蒋勤对不扫屋的陈蕃,是觉得这小子志向高远,持正面态度。所以陈蕃就更没理由改变其作风了,不扫地是必然的。

参考资料:baidu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