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名砚
端砚:端溪石砚被列为我国四大名砚之首。问世于唐初,至今已有 1300多年的历史了。根据清代计楠的《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三世。”武德乃唐高祖李渊年号。端溪石砚的石品花色种类之多,形状色泽之雅致,是其它诸砚不能望其项背的。故被列为四大名砚之首。
端砚石品繁多,如青花、蕉叶白、鱼脑冻、天青、石眼、冰线、翡翠、金银线、金星点等等。
歙砚:聚结而紧,发墨耐用,所以用墨研磨时,发墨益毫,涸墨之迟,噪声之低,必然出色,歙砚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点,即“多年宿墨,一濯而莹”,就是歙砚虽用之年久,墨膏满面,能涤之立净,总之歙确具备了“涩不留笔,滑不拒墨”二德相兼的优点。歙州石砚产生于江西婺源之龙尾山,据清乾隆五年徐毅所著《歙砚辑考》载:“砚出自婺源之龙尾山,盖新安古歙州,婺隶于歙,不曰龙尾而曰歙者,统于同也”,这里说的是歙砚的产地来源。
据古书记载:产砚诸坑主要在歙县、祁门、婺源等地,而以婺源所出为优。歙石是碎屑岩中的粘板岩,所以呈层片结构。它是由于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受外力的作用不同,以及岩石本身的凝固程度不同,使岩石呈现不同的构
造状态。形成了歙石的不同纹色和色彩。龙尾歙石色黝黑,微呈青碧,质地细腻,温润如玉,呵气成冰,利于研磨。
洮河砚:洮河石砚,产于甘肃省卓尼县洮砚乡。洮河砚的石料取自当地的临洮大河,所制之砚地为名,称为洮河石砚。由于洮河石长年被水浸蚀,因而石质细腻,肤理缜密,发墨而不损毫,磨面不光,呵气即湿。洮河石砚质地细润晶莹,色泽碧绿,石面呈现微黑色的水波状花纹,以波浪翻滚、卷云连绵、千姿百态、清丽动人,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
澄泥砚:澄泥者,澄江之泥也。自宋以后便代替了式微的山东红丝石砚,与端砚、歙砚、洮河砚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砚。澄泥砚属陶类,它的前身是古代的陶砚。可能古人受秦汉间砖、瓦当生产的启示,结合陶砚再精工制作,遂步升华为澄泥砚。澄泥砚的形成约在晋唐之间而略早于端、歙。
我国四大名砚即广东端砚,甘肃洮砚、安徽歙砚、虢州澄泥砚
我感觉应该加上
易水古砚
古时候就有南端北易的说法
易水古砚简介:易水古砚产于河北是与广东之端砚,安徽之歙砚,甘肃之洮砚齐名的四大高档名砚之一,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工艺品,据史料记载,早在我国唐代,易州的奚超父子就继承了祖敏的松烟制墨技术,并在易水终南山津水峪发现了“易水砚”。到五代时奚超之子奚庭硅被南唐皇帝授为“墨官”,并赐姓李,由易州迁居歙中,成了“徽墨”,“歙砚”的开山祖,后再入广东端溪,成为我国制砚的鼻祖,而易砚也久盛不衰,故世有“北易南端”之说。易水砚的石料是名曰“紫翠石”,“玉带石”的紫灰色的水成岩,石料上往往点缀着天然的黄色、碧色斑纹,质地细密柔腻,硬度适中,发墨快,不伤豪,墨汁流润而不易蒸发干涸,具备了发墨、储墨、润笔、励毫制砚所必备的四大优良特性。据《易县志》载:“砚台,产于河北”,“石质不亚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宋代即被选为宫廷贡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古砚中,亦有“易水古砚”的珍品。宋代鉴赏家曾有如下鉴定:“易砚质地坚润而刚,颜色嫩而纯;滑而不拒墨,涩而不滞笔,配以松烟之墨,其色尤艳。”但因易水砚属红柱石铁泥质板岩,颗粒均匀以及显微结构等特性,制砚工艺性能优于端歙,这种石料初采于易水南岸百林寺,后多采于终南山“韩湘子洞”与“黄伯阳洞”附近。实为制砚难得的上乘好料。“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遥忆最深处,应多著石人。”
易水砚不仅石质好,而且雕工精臻。制砚艺师们依石料形体不同因才施艺,巧用俏色,用阳雕、浮雕、平雕、透雕、立雕等多种手法,雕出的山水、花卉、虫鱼、禽兽、人物等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静中有动,动中有声,声中有情,构成千姿百态的艺术珍品,龟砚、蚕砚、龙砚、琴砚、棋砚五大高档名砚更是中华瑰宝,艺海之一绝,在我国古代的民族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一九七八年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访日,易水砚做为国礼赠日本首相大平正方,在日本引起轰动。同年,又被国家轻工部评为四大高档名砚之首。1985年,易水砚获国家轻工部工艺美术设计百花奖。1987年又获河北省轻工厅工艺美术设计百花奖,被定位重点出口创汇产品。党和国家领导人彭真、胡耀邦、杨成武、王光英以及启功、吴作人、廖汉生等文化界名人都曾为易水砚泼墨题词。1988年国家主席杨尚昆挥毫为易砚题词“东方巨龙”,更使易水砚闻名于世,蜚声海外。易水古砚产品已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土特产品大全》一书,为使易水砚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促进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