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中曹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名称: 三国中的曹操

作者: 左轻侯

原文文件

三国中的曹操

左轻侯

三国是一个历史断层的时代。断层的意思,并不仅仅是指东汉灭亡,天下大乱。秦汉(可以看做一个朝代)是中国有史以来建立的第一个大帝国,这个帝国在扩张到顶峰的时候,由于各种内部矛盾而崩溃。这种崩溃不但表现在朝代更换,中央政权颠覆,而且发生在更加深广的领域:底层的经济制度(自耕农社会)崩溃,原有的伦理体系和价值观念崩溃,当时人心目中的整个世界图式崩溃。

三国时代的人物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大断层中,曹操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曹操的成长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曹操出身显赫,父亲和名义上的祖父都是朝廷重臣,政声很好。他从小就受到当时名人的重视,太尉乔玄和名士许子将都对他有过极高的评价。乔玄甚至说:“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显然是对他寄以治世的重望。以曹操的为人,也不难想象他对自己的期许。

曹操出来做官,果然干得很不错。不畏豪强,举免官吏,赢得不错的名声。杖杀犯法的宦官蹇硕的叔父,是广为传诵的历史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曹操还多次上书针贬时弊,甚至为宦官的死对头窦武、陈蕃说话,这在当时是可能掉脑袋的。由此可见,当时曹操对朝廷还是有希望的。曹操在后来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回忆“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这应该是曹操年轻时的理想。

但很快曹操对当政者就彻底失望了。“以四时归乡里,於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曹操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样干下去不会有好结果。隐居不干,打的主意是:“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如果不是对政治已经极端失望,没有人会愿意在盛年把自己在家里关上二十年。但是他还是期望着,二十年以后可以“天下清”,出来实践他的理想。

曹操为什么后来又复出,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他只是自己说“然不能得如意”。在当时的形势下,以曹操这样的人物,如果真能在家自闭二十年,那反而是怪事了。

诸侯讨董卓之战,曹操仍然是一副“热血青年”的样子。十八路诸侯大会,只有他慷慨激昂:“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大家都是东汉王朝训练出来的老油条,吃酒作乐,不去理他。曹操自己往西进攻,被董卓打得大败,几乎连命都丢了。败逃的路上,士兵哗变,“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

历史只记载具体的事件,不会记载人物的心理。在这些出生入死、艰苦倍尝的经历中,是不是逐渐完成了曹操从忠臣向奸雄的转变?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袁绍。袁绍出身名门,德高望重,是讨董卓的盟主,曹操对他是相当敬重的。袁对曹操也很有笼络的意思。但是袁绍私藏玉玺,谋立皇帝,让曹操对他逐渐反感。《三国志》记载:“绍又尝得一玉印,於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太祖大笑曰:“吾不听汝也。”绍复使人说太祖曰:“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天下群英,孰逾於此?”太祖不应。由是益不直绍,图诛灭之。”

有意思的是,曹操虽然被人称为“欺君”,在这里却对有染指皇帝企图的袁绍表现了反感。“益不直绍”,并不是说他认为袁绍做不了皇帝,而是鄙薄袁绍的为人。三国当中,刘备做了皇帝,孙权做了皇帝,只有曹操没有做皇帝。直到曹操晚年,鼎足之势已久,汉王朝已经完全是个形式,别人劝进他的时候,他仍然说:“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

曹操根本就已经是事实上的皇帝,为什么一直把自己的身份定在臣子,不愿在形式登上那个万乘之尊的位子?是不是他内心深处,还保存对少年时代的信仰的一份感情?是不是他想起了当年被他“不直”过的袁绍?

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于洛阳,事情开始出现端倪。侍中太史令王立多次对曹操说“承汉者魏也”,并且扯出汉代流行的那一套五行学说作证。曹操回复他一句话:“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

劝进的话都出来了,还说他忠于朝廷,显然是某种形式的讽刺。但是“天道深远”这四个字,仿佛是曹操说给自己听的。汉朝时候人对皇帝的认识,当然不会象现代人这样通达,仅仅是一家一姓的偶然,朝代更换,我们在历史上见得多了;也不象后人那样“兵强马壮者为之”的干脆。汉代的意识形态基本是董仲舒打下的底子,天人相通是它的基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皇帝不仅是最高统治者,而且具有哲学和神学上的意义,他稳坐在世界的中央,以永恒不变的道德法则管理着亿万军民,他是那个世界图式的中心。

曹操受过很好的教育,以通古明经著称,自然受过这方面很深的影响。中央政权的垮台和皇帝权威的丧失,象征着整个伦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倒塌。上帝死了以后,任何行为都是被允许的。一千八百年前的曹操,在天崩地裂前的困惑和彷徨,似乎都遗留在这一句“天道深远”里。

建安十三年,曹操有《让县自明本志令》,坦诚地提到这个问题:“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天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植兄弟,过于三世矣。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

我相信这话是真心的,因为他根本没有必要说谎,以曹操的为人,他也不会屑于在这种事情上说谎。当时的曹操,已经不再相信天命,因为他不可能再信仰一个已经崩溃的世界;但他对原来的信仰仍然有深厚的感情,读到历史的时候会怆然流涕;直到最后他也没能寻求到心灵上的平静,因为曹操再了不起,也不能跨越几百年的历史,他所思考和困惑的种种问题的解决,一直要等到隋唐盛世。

写到这里,不禁佩服许子将,他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如果曹操生于治臣,一定能以魏征、姚崇那样的名臣形象流芳千古;不过他生逢历史的断层时代,也就只能以白面奸雄的面目留名青史了。只是幸耶不耶幸,谁又能说得清楚?

顺便说说诸葛亮。三国的三个大人物是曹操、周瑜、诸葛亮,周瑜我已经另有文章讨论过了。

与曹操不同,诸葛亮比曹操年轻得多。如果说曹操是七十年代人,诸葛亮就是八十年代人。他没有曹操那样的身世,当然更没有曹操那样对旧世界的眷恋。诸葛亮成年时,统一的帝国早已不复存在,所以他根本不负有道德上的包袱。他是彻底的法家,后来治蜀以严刑峻法著称。啸傲隆中时,自比管仲乐毅,“卿诸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毫无半点“温良恭俭让”的风度。一篇隆中对,更是千古奇文,不仅在于他的见识,而且在于他的气势。在诸葛亮的眼里,成败兴亡,都在他的笑谈之中,当真是“指挥天下如旋蓬”。这个时候,诸葛亮已经隐隐将自己放在了世界的中心。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辅佐刘备,这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隆中对时曹操已经席卷天下,孙权的江东都岌岌可危,更何况刘备。从人格魅力上来说,刘备无论如何也不会比曹操更具有被选择的理由。想来想去,只是因为诸葛亮是如此自负,以致于认为辅佐曹操得到现成的天下,根本不能显示他的才华。而选择刘备,让他从几乎一无所有到混一宇内,才能不负自比管乐的身份。只有生当乱世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气势。

纵使杰出如诸葛亮,历史也不见得按照他的计划前进。隆中对的前一半应验了,后一半失败了。但无论如何,刘备的三分天下,几乎是诸葛亮硬生生争取到的。英雄已死嗟何及,人间留下传说。

参考资料:007

乱世奸雄,多疑的人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三国演义》是以刘姓皇族为正统的眼光来写的,对于曹操的评价当然的贬多于褒。实际上,曹操的军事才能在三国中无有人能出其右,政治和文学方面也是大行家,并且毕生致力于中原的统一大业,南征北战,灭袁绍,平马超,战张鲁,不过还是在吴蜀联军前止住了脚步。然而这样一位军事家却在后人的偏见中,形象大打折扣,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恨哉,惜哉,痛哉……

一、 曹操其人

曹操(公元155-220年),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豪县)人,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三国演义》第一回就写道:“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接着又写了许邵对他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可见,幼年的曹操就已表现出了不凡的才能。

公元174年(东汉熹平六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始入仕途。后又被任为洛阳北部尉。当时的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摇摇欲坠,董卓入朝作乱,豪强拥兵割据。曹操“散家财,合义兵”①,加入了反董大军,并在收编农民起义军中壮大自己,然后挟持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了政治上的优势。于是在徐州灭吕布,官渡败袁绍,牢牢控制了北方。后来因用兵失当,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

在三国鼎立的前提下,曹操积极发展自己的实力,力图统一国家。建安十五年,曹操下令求贤,大宴铜雀台,收罗了一大批人才。他实施了正确的农业政策,广泛开展军屯民屯,这些都有利于安定民生和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向蜀汉和东吴步步紧逼。

①《三国演义》第五回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联合孙权击败关羽。第二年正月(公元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当月就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陈寿《三国志》高度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①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称其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②

二、 曹操的“奸”

读过“三国”的人,一提起“奸雄”,谁都知道是指曹操。在作品的第一回,曹操就出现并一开始就表现出其“奸”的一面。许邵因此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③可谓一语中的。曹操的奸恶,最为显著的表现是他在误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后,竟仍昧着良心将吕伯奢也杀了。而吕伯奢乃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可叹他尚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灵魂就归那世去了。此时的曹操非但没有悔意,还大言不惭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④这句话,也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

(一)、政治层面──“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尽人皆知的。这是曹操“奸”的一个重大表现。

献帝被董卓劫持,后回到洛阳。但到洛阳后却发现“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⑤献帝进退两难。这时,曹操的谋士荀彧出了个主意:“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⑥曹操大喜,从其计,将汉献帝接入许昌,“盖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⑦这样,汉献帝算是有了安身之地。但是,“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封奏天子。”⑧

有了汉献帝这块“挡箭牌”,曹操就用“君命”大耍其阴谋。当时的刘备与吕布,都是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想用“君?

http://www.ruiwen.com/news/21890.htm

诗人,军事家,思想家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