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公元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年)明书法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尝督湖广学政,累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傅,谥文敏。天才俊逸,能诗文书画。精于题品。兽画山水,风格清润。分山水画为南北宗。尊南宗为文人画正脉。画风与画论于后世影响颇巨。书法自成一家。初学颜虞,后弃唐书而追魏晋,转学锺王。自谓于率易中得秀色。清代康乾间,备极推崇。影响书坛几代人。
《千字文》,是董其昌仿欧阳询笔意所书,书系草书,纸本墨迹。董其昌是一位善于临古的高手。可贵的是他临仿古帖时着意于整体观照,以意背临,体味和摄取古帖内在的神韵,汲古意为我意,化古法为我法,“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此幅“千字文”是他依据前贤书风创作的作品,既有深醇的古人神韵,又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显示了他清新醇雅的书法格调。
欧阳询,557年生,641年逝世,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代书法家。字信本。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欧阳询相貌虽很丑陋,但聪悟绝伦,读书能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为一时之绝,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人们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故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唐张怀瓘《书断》称其书“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欧阳询楷书结体严谨,笔势开张,笔法穿插挪让极有法度。后世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笔法中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和方法,对后世有很大的启迪。传世著名的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温彦博碑》等。行书墨迹有《张翰》、《卜商》、《梦奠》等贴。编有《艺文类聚》一百卷。《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贞观六年(632)。楷书24行,行49字。碑额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6字。碑在陕西麟游。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赵崡《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卜商帖》,无款,传为欧阳询书。纸本,纵25.6厘米,横16.6厘米。行书6行,共53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本是作为《史事帖》而流传的,后来《史事帖》分离流散,此即为其中之一。书法挺拔俊丽,结体严密方劲,确为欧阳询书法之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