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审判》究竟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个男人在他三十岁生日那天接到了法庭的传票,然后判他有罪。法庭并没有施任何刑罚,还是让他自由地生活。但是当地的他的邻居知道了这一切,并开始殊远他。就是朋友和他唯的亲人也不理他。他从此开始孤独一个地生活。他解释过,但所有人只说如果你没有犯罪,为什么法庭要传你到庭。

后来有一天晚上,来了两个人,到了主人公K的家,说是法庭宣布要行刑。于是K被他们连夜带到了一条路上,一个人架着他,另一个人用刀插进了他胸膛,并转了两下。然后K像一条狗一样地死去了。K最后听到的是那两个人的笑声

审 判

作者:卡夫卡

准是有人诬陷了约瑟夫K,因为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他无缘无故地被捕了。每天八点钟,女房东的厨娘总会把早餐端来,可是这一天她却没有露面,这种事情以前从未发生过。K又等了一会儿,倚在枕头上,看着马路对面的一位老太太,她似乎正用一种对她来说也许是少有的好奇目光注视着他。K觉得又气又饿,便按了按铃。随即听见有敲门声,一个他从来没有在这幢房子里见过的人进了屋。此人身材瘦长,然而体格相当结实,穿着一套裁剪得非常合身的黑衣服,上面有各种褶线、口袋和钮扣,还有一条束带,其装束像是一个旅游者。

坐在窗前的那个人把书扔到桌上,站了起来,"你不能出去,你被捕了。"

作者简介

卡夫卡,F.:(Franz Kafka 1883~1924) 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其最著名的作品有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情绪的短篇小说《地洞》(1923);通过小职员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1912);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只能坐以待毙的长篇小说《城堡》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卡夫卡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他的作品象征着20世纪的忧虑和渗透于西方社会的异化。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